本篇文章1556字,读完约4分钟

 

年秋天,付秀莹去孙犁的家乡采风。 回答者的提供图

“创作时,作家总是保证和小说人物在一起,推测《他》的一切,一起成长,作品充实”最近,着名作家付秀莹获得了“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备受瞩目。 之后,她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分享创作观,下一部作品本来就不是擅长的乡土文学,而是有一些“自传”的性质,以前要改变沉稳冷静的笔触,“改变创作风格有点困难,但这是创作的必要性。

高中时代的“小作家”

1991年,付秀莹考入河北正定中学。 这时,她开始练习钢笔,开始偷偷写诗、散文,作品发表后,收到了无数网友的来信,成为同学口中有点名气的“作家”,学校上课压力大,她最爽快。

但是,在3年后的高考中,付秀莹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巨大落差。 她怎么也想不到。 平时有点偏科,最后考上的分数低到只能上不好的大学,还是自费。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遭受重创。 ”。 付秀莹说,这次挫折使自己感到真的无法掌握命运。 高中毕业20年内,她几乎没有和同学联系。 “有人让我复学,但我没有脸见老师”。

2004年,付秀莹考上了研究生,对她来说也是人生的拐点。 回答者的提供图

报名时,考虑到将来的就业,付秀莹选择了英语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学当老师,在随后的8年里,工作也很出色。 唯一的缺点是,期间她没有写任何复印件,“我和文学大致正在疏远”。

从石家庄到北京的“移动之旅”

真正的转变是在2004年。 那一年,付秀莹考上了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考研时有稳定的工作,有着幸福的家庭,人生看起来很幸福。 ”。 很多人不理解付秀莹的决定:考上北京意味着放弃稳定的现状,走未知的路,风险不言而喻。 她在自己心里很清楚“当老师很好,但我还是想专攻和文学打交道”。

毕业班班主任,三岁孩子的母亲……这些身份和背后的责任比大学学生要难一点:为了复习,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第二天早上起床给学生早读,翻了学校图书馆的文学文件……

附上秀莹长篇小说《陌上》的封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提供图

“晚上给孩子讲故事,经常讲到一半,我累得睡着了。 女儿一边推着我,一边说:“妈妈,之后呢? 之后呢? ’“多年后,付秀莹觉得这“之后”特别有隐喻,“谁知道之后会怎么样? 我只给这次机会,不行也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

2004年,录取通知书来了。 付秀莹说是什么感觉,只是心里想哭,“我感觉更接近文学了”。

创作在心里需要作品是作家留给人类的痕迹

研究生毕业,付秀莹加入中国合作社工作。 2009年,在发迹作《爱情传遍各地》发表后,付秀莹一下子点燃,稿子纷至沓来。 之后,写了《旧院》《陌上(陌上)》等多部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新人奖等多项奖项。

从小在农村长大,骨子里与乡土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付秀莹擅长写乡村的主题素材,在她的小说《陌上》中,以所谓的“芳村”为虚构,以此为基点展开了一系列故事。 据她说,作家的创作一定与自己童年的经验有关,影子和光明都有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的‘芳村’,其实是我幼年时代生活的村庄”。

研究生毕业几年后,付秀莹就职于中国作家协会。 这是她参加年度训练时的照片。 回答者的提供图

对于现在的乡土文学创作,付秀莹也有自己的看法。 每次回到家乡,她都被乡下日新月异的变化吓了一跳。 “时代变了,乡村也变了。 住在乡下的女孩们知道时尚,会化妆,能大胆地怨恨,不是以前那样的固有印象。 所以,乡土文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从生活出发,追踪现在最现实的乡村状态”。

“乡土文学、城市主题素材、任何小说,写作归根结底都是心中需要的”付秀莹认为,对作家来说,写作的意义是作品,那是他们留给人类的痕迹。

“《红楼梦》等经典的魅力是作家不见了,作品还在。 ”。 付秀莹认为,如果作者能把作品传给世人,就不值得一生。 (记者上官云)

标题:“知名作家付秀莹:作家写作与自身童年经验有关”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