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38字,读完约9分钟

大唐天宝10年( 751年),位于顶点的唐、大食帝国及其中亚盟军在怛逻辑城爆发激战,双方军队胜败,最后大餐以小特点战胜了高仙芝率领的唐军。 这两国边境地区的战争,当时影响不大,从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怛逻辑之战虽然不是特别重要的战争,但由于交战双方身份的特殊性,只是吸引了历史学家的眼球。

事实上,怛逻辑之战对唐朝西域经营的战术影响不大,但结果是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有很强的控制力。 据历史学家白寿彝介绍,唐与大餐的关系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是大餐派遣使者到唐以前就流传下来的。 白寿彝根据《册府元龟》的史料得知,从唐高宗永徽2年( 651年)开始,大餐派遣使节访问大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使者往来次数最多,两国往来于唐德宗贞元14年( 798年)。

但是很多人没有观察到怛逻辑战后,一个叫杜环的唐朝人成了大餐的俘虏。 之后,在中亚、西亚、北非旅行了10多年,写了传说中的《经行记》。 这可能是中国人第一次旅行非洲的记录。 这本书的全貌,我们已经看不见了,其中的一句话,被历史学家杜佑收录在《通典》里。 之后,经过王国维的整理,杜环在西方的13个国家旅行,按记述顺序为汗那国、康国、狮子国、提款国、摩邻国、大食国、大秦国、波斯国、石国、叶国。 这些国名显然是古称,其中康国、大食国、大秦国等众所周知,但在一些国家,即使在今天中国人也很少到访。 特别是杜环走得最远,总是充满争论,进行细致的考证后,要得出确定的结论不太容易。

充满谜团的旅行

杜环被称为旅行家,但从当时来看,杜环的游历没有和今天所谓的“旅行”划等号。 杜环的西方之旅,首先是被动的开始,751年到762年之间的游历也不是为了享受异域风景,而是考察大餐军团。 违反常识的不是在《经纪记》中记录各国的顺序,从东到西叙述,这是杜环原书设定的叙述顺序,还是后来不同的学者整理版本引起的问题,很难考证。

从地理顺序来说,以碎叶国、康国等为叙述起点,以位于非洲的摩邻国为叙述终点,中间块应该是地域广阔的大食帝国。 但是不要排除。 杜环并不是按从东到西的顺序结束了这个行程。 结果,这中间有10年以上的长时间,杜环很可能反复走在中西亚之间的土地上,多次踏上非洲的土地,熟悉这些地方。

杜环留给后世的记录真的很少,后世不知道他在阿拉伯世界做了那些事。 其中有魔法的故事,他自己的思想变化怎么样,很多细节没有保存,很遗憾。 从现在留下的《经纪记》来看,杜环对西方国家的记述是客观的,几乎没有带入个人感情,这也符合《山海经》以来关于地理记录的书籍的记述习性,但杜环毕竟作为俘虏开始了这个异国的岁月, 他没遇到过交际上的困难吗? 他的记载只是为了给遥远的祖国看博物志式的文案吗?

远方的中国人

关于这些问题,只能从文案的细节中找到线索。 《经行记》记载了最详细的当数大食帝国,当时大食处于阿拔斯王朝时期,中国典籍被称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国土辽阔,囊括中亚多个地区,占据北非东部和地中海东岸,西侧与东罗马帝国接壤,东方与唐直接接壤。 杜环的记录中,大食帝国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很简单地被描绘出来,其中“郛郭内,里阎内,土地出生,什么都没有。 四方聚集,万货丰富又便宜。 美丽的珠贝,充满了市里的商店。 骆驼马骡子遍布街道。 石蜜是卢舍,像中国的宝轝。 ”。 可见那时的大食帝国物产丰富,有丰富的经济活动。 后的叙述更令人吃惊:“绫绢机梭、金银匠、画工、汉匠起作者、京兆人樊淑、刘泚; 织者,河东人乐还(注:这里的“还”原文为左“耳”右“否”的写法,音通“还”,王国维在校本中指出在这里写“还”字),吕礼”“通典”中保存的“经行记”原件的草案,

这证明了在杜环西行时,或者在杜环之前,中国工匠已经大吃大喝,充分看到了当时中西交流的密切。 当然,不知道这四个人是自愿搬到这里的,还是和杜环一样从军的俘虏。 根据学者张一纯在《经行记》中的考证,不同的历史学家观点不同,争论点有这四个个人的真实名字,在于他们的身份。 他们来大餐的理由是自愿还是被动,也与当时的唐朝和大餐国力有关。 总之,杜环记录了他们的名字、家乡和职业,证明他们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是一起生活的伙伴,否则杜环就不能这么清楚他们的家乡,让他们在《经纪记》中只是出面

迄今为止,现代人低估了古人的移动能力,低估了古人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度。 在开放的盛唐,中原人远赴西方并不奇怪。 最晚在汉代,中国人知道罗马帝国的存在。 唐朝人对世界的认识远远超前,不仅对南亚和东南亚的地理,对地中海沿岸的情况也有更明确的了解。 从唐朝地理疆域来看,杜环被俘之年,唐朝国土的西端已经超过巴尔卡什湖,有向西北延伸的倾向,但唐高宗时代,唐疆域达到极盛时期,西北方向最远到达咸海一带,由泸池都护府管辖。 在古代的人口移动中,移动能力最强的是商人和军队,连商人都比其中优秀。 既然唐朝的领土这么广,其中有些商人就去地中海地区做生意、考察,不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杜环只是记载了第一个到达地中海南岸的中国人,但可以想象,在他面前,中国人的脚印有点远,踏上了神秘的土地。

非洲的“邻国”

杜环在非洲的足迹,基本上记载在《经行记》对摩邻国的记述中。 邻国在哪里,自古以来争论很大,保守的观点认为今天的北非东部和北非北部一带,特别是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一带,当时这个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是阿克萨姆王国。 《经行记》对摩邻国的记述很少,包括其地理上的大致位置和当地的物产和风貌:“摩邻国位于秋萨罗国西南。 克服大耻,走两千里去那个国家。 那个人是黑色的,那个俗粗犷,米麦少,没有草木,马吃干鱼,人吃鹈鹕。 鹈鹕,也就是波斯枣。 瘴疮特别是。 ”这里所说的秋萨罗国,是位于印度次大陆的国家,“大耻”是大沙漠的意思,显然可以从印度经过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地区,去达磨邻国。 这在非洲,没有争论的馀地。 这里所说的“二千里”,无论是保守估计,还是从印度向西数,到埃及为止都没有问题。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两千里”可能只是这个国家东部边界的位置,但关于其西部边疆和核心地带在哪里,杜环还不清楚。

但是,杜环的脚印确实很可能是踏上了摩邻国,和阿拉伯军一起出征的。 因为当时的摩邻国应该还没有进入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范围。 学者许永璋说:“摩邻国在哪里? ”文章详细考察了今天摩洛哥摩邻国的可能性,北非西部的地理风貌确实和文献中的摩邻国很相似。 如果摩邻国真的是阿克苏姆王国,为什么会有“少米麦、无草木”的文案? 埃塞俄比亚不是荒废的地方,热带草原的气候创造了当地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人类最初的发源地很可能来自这个地区,“没有草木”意味着这个地区是沙漠,显然是不符合埃塞俄比亚现实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如果邻国不属于阿拔斯王朝,那最有可能是现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地区的更西侧柏木人的活动地区。

古人的天下观

总之,杜环对摩邻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唐朝人的足迹也遍布了非洲大陆。 之后,杜环于762年乘商船经由海路回到广州,再次回到故乡,结束了这个传说中的经验。 但是,在古代中国,即使是开放的盛唐,也很少被万里旅行的游子评价。 更何况杜环曾经做过大餐俘虏,漂泊在异国的痛苦和寂寞,其中有无数纷杂的经验和传说故事,对周围的人没什么意思。 实际上,从汉代到唐代,史书上对遥远的异国记述不太熟悉,只用几笔就勾勒出了想象的全貌,在用“天下”的观念理解世界的古代人看来,异国的价值对朝贡和商业贸易的往来是最重要的,对方派遣使者来访

有趣的是,这个“天下”的秩序包括被中原王朝征服的大小邻国和哪个国家的人不知道,甚至是遥远的国家。 无论罗马是汉王朝还是大餐是唐,其中关系多而杂,不能从今天的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 在民族国家概念产生之前,文化价值理念主导的“天下”观念超越了民族边界,增强了中原王朝的内在向心力,但模糊了其统治边界,其利弊得失不仅体现在国家版图上,还体现在国民的世界、历史想象中。 杜环的经验太传奇了,即使当时看起来太荒唐,他也得不到主流语言的认可,所以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杜环自己可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一句话成为了后世了解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但遗憾的是,他的传说中的西行经验,由于记录少,文献匮乏,所以不能向后世提供越来越多的细节,这是遗憾的。 但是,如果杜环不跟着军队出征,就没有之后的传说中的经验。 这些与盛唐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有关。 其因果关系就像笼罩在非洲沙漠中卷起的天空的黄沙一样,消失在无限的天空下。 (黄帅)

标题:“一个唐朝人的非洲之旅”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