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53字,读完约10分钟

1936年5月30日出版的《救亡情报》发表了《前进思想家——鲁迅访记》。

陆诒是鲁迅生前最后采访他的记者

1936年初,56岁的鲁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日记中写道:“病情已经很严重,肩膀和胸部一直剧痛。” 到了5月15日,“病复发,从此一直没有退烧”。 他一直在接受治疗,没有离开家。

5月18日,上海小雨下个不停,鲁迅来到北四川路基(今四川北路2050号)的内山书店,等待陌生的年轻记者,接受了他的采访。 来采访的记者叫陆赞,25岁,公开身份是《情报新闻》记者,但实际上也是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救助情报》的编辑委员兼记者。 一见面,陆诒就为等电车道歉。 鲁迅微笑着说没事。

从鲁迅对1935年“一二九”以来全国学生救亡运动的感想出发,接下来论述了救国团体最近提出的“联合阵线”问题。 鲁迅认为,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联合阵线”的口号,当然是必要的。 其次,他谈论文学问题,主张用文学帮助革命。 最后,话题集中在汉字改革上,鲁迅认为新的文案运动应该和现在的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进行,这是所有进步文化人都应该承担的任务。

采访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陆赞说,在采访过程中鲁迅热情,态度兴奋,决不像病人。

后来鲁迅卧床不起,找不到低烧不退的原因。 在此期间,鲁迅亲自校对了这篇访问记。 他5月20日的日记中有一篇叫得徐芬信的记述。 1936年5月30日出版的《救亡情报》发表了署名为“芬君”的《前进思想家——鲁迅访记》。 前一天,病重的鲁迅采用了强心剂。 两天后,斯特雷要求美国d医生诊断,病得很重。 冯雪峰生前的回忆说,重病中的鲁迅读过这篇发表的访问记。

从这次采访到10月19日病逝的5个月里,鲁迅的病情也有缓和的时间,他多次写作,有时外出活动。 但是,《鲁迅日记》中找不到这次接受媒体采访发表的记述。 除了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的《鲁迅年谱》,还没有记载其他很多版本的年谱。 《鲁迅日记》、《鲁迅年谱》中也显示,1936年5月18日以后,鲁迅未能接受其他媒体的采访记录。

笔者在1980年代末的会议上偶然遇到过陆赞,陆赞告诉我鲁迅是生前最后一个作为记者采访鲁迅的人。 陆诒是有名的老新闻人,担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后担任复旦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当时我没有跟踪这个,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采访的复印件。 我的着作《七君子之死》中引用了这篇采访记关于鲁迅“共同战线”的论述。 到最近为止,从企划、准备“七君子”的事迹展览的必要性出发,翻译了至今为止印象深刻的“救亡信息”,研究了这个访问记。

可以判断出中国共产党策划了这次采访

鲁迅为什么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冒着小雨来到内山书店,接受了《救亡情报》派遣的年轻记者的采访? 《救亡情报》是什么报纸?

1935年12月12日,上海文化、教育、艺术界283位知名人士发表了救国运动宣言,多次提出领土和主权的完善,否定了损害领土主权的条约和协定等8项主张。 之后,上海相继有女性界、文化界、电影界、大学教授救国会等组织。 1936年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选举沈默儒、章乃器、邹禄兴奋、李公朴、王造时及其他部分人为执行委员,指导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救亡信息》在该会的机关报上,于5月6日出版创刊号,每周出版1张( 4版),“各社会层分子的好处只有在整个民族连续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谈论。 当这场大难迫在眉睫,民族生命垂危时,我们必须联合起来,与敌人和敌人的狗——卖国贼战斗。 ”。

救国运动宣言签名,在救国会的各项活动中找不到鲁迅的名字,也没有他公开支持的记载。 那么,《救亡情报》出现仅仅10天后,鲁迅为什么要接受釆访呢? 陆诒说,这次采访是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实际负责事业推进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新知书店负责人徐雪寒安排的,说明了采访的目的。 “第一,听取他(鲁迅)对现在抗日救亡运动的看法和组织文化界联合阵线的意见”。 陆赞根据徐雪寒提供的地址和接头密码顺利地进行了采访,当天写完原稿后交给了编辑刘群。 “这篇稿子后来谁委托鲁迅先生审定,我没听说过”陆诒这样说。

谁预约鲁迅进行了这次采访,谁把采访稿发给鲁迅审查,现在没有可以解读的史料。 但是,毫无疑问与徐雪寒、冯雪峰等有关。

救国会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地下党钱亦石、钱俊瑞、徐雪寒等参加了救国会的工作,他们互不暴露身份,没有发生组织关系。 4月,冯雪峰受中央委托,秘密回到上海,与救国会领导人正式联系,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救国会领导人接触的第一位公开身份代表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且在这个时期冯雪峰与鲁迅进行了密切的交流。

所以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人策划了这次采访,所以鲁迅带着病下雨去了。

鲁迅在这篇采访记里到底说了什么

本来陆赞在《救亡情报》上发表文案是“静芬”的笔名,这次刘群要求他另外笔名,在原稿的末端签了“芬君”这个字。

这篇采访记发表后,邹禄勇转载了在香港编辑的《生活日报》( 1936年6月13日)、《新东方》杂志(第一卷第五期),概括了《夜莺》杂志(第一卷第四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鲁迅病逝后,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鲁迅访记》《鲁迅全集补遗》都收录了这本访记。 新中国成立后,这本访问记消失在《鲁迅全集》等相关着作中,一切都没有公开。

关于这个访问记,虽然出现了无法辨别真伪的说法,但当时很难确认作者,文风也和鲁迅不同,所以也有人认为这个访问记是赝品。 1980年第一卷《新文学史料》发表了严家炎的《鲁迅对《救亡情报》记者的谈话考证》,通过鲁迅关于联合阵线的论述对照,确认了其可靠性。 但是,他没有验证作者是谁。 接着,在同志第3卷发表了陆诵的《为《救亡情报》写《鲁迅先生访问记》的经过》,明确了事实的真相。 但是,严文和陆文都没有完美地公开这本访问记。 那么,鲁迅在这篇采访记里到底说了什么呢?

附:前进思想家——鲁迅访记《救亡情报》记者芬君

怀着敬慕和期待,拜访我国前进思想家鲁迅先生。

在预订的地方,他坐在那里,已经等了一分钟多了。 一见面,就不安地说我在等电车迟到了。 他的容颜上突然浮现出原谅的自然笑容,“没关系。 但是这几天我确实病得很重,气管发炎,胃疼,已经很久没出门了。 我今天事先和你约好了,必须勉强作出履约保证。 ”。 听了他的这些话,足以深深打动我的心!

在对话的开始,首先听取了去年“一二九”以来全国学生对救助运动的感想。 他鼓起浓密的眉毛,低下头想。 “从学生自发的救亡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掀起的浪潮这一现实中,确实随着帝国主义者的紧迫攻击,汉奸政权加速了民族,出卖了国土,民族危机的深度,中华民族大多数不想成为奴隶的人们,已经觉醒,挥舞着万人之拳。 学生,特别是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中最敏锐的前哨战士,因为这些他们的自愿救援运动影响了全国,也可能影响到现在在黑暗和光明十字路口徘徊的世界。 从这次各地学生运动表现出的各种事实来看,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民族解放战争前途中的暗敌,他们也深入下层,体验他们必须体验的生活,农民工人推动这些民族解放战争的主力军 在行动方面,例如遵守组织严密、集体纪律,优良战略的运用,也可以在冰中铺设自己被汉奸拆除的线路,自动驾驶列车前进,这说明这次的学生运动比以前进步多了,这令人高兴 但是,遗憾和错误是自然存在的。 我希望他们在今后的血战过程中,艰苦地克服下去。 而且,为了保障过去的胜利,只有进一步的斗争。 只有在斗争的过程中,才能充实自己的力量,学习更有效的战略。

接下来,问全国救国团体最近提出的“联合阵线”的问题。 他说:“民族危机到此为止,联合阵线这个口号当然是必要的,但在民族解放斗争这个联合阵线中,对于任何狭义不正确的国民主义者,特别是被玩弄的投机主义者,都可以纠正他们的心。 民族解放斗争在战术运用上,有岳飞文天祥式的,有最正确的,也有最现代的,我们现在应该采取的是前者还是后者! 这样的地方,我们不能不特别重视。 在战斗过程中,决不能在战术上和任何方面都有一些忽视。 因为小忽略,毫米的错误,都是整个战役失败的源泉! ”。

其次,他谈论文学问题,主张用文学帮助革命,不主张空名声论,取“革命”这个光辉的名词,提升自己的文学作品。 现在我们中国最需要反映民族危机、鼓励战斗的文学作品,《八月乡下》《生死场》等作品,我觉得还太少了。 现在,全中国都能听到群众不公正的吼叫,社会随处可见群众为民族解放□流动的斗争之血,这些都是精彩的主题素材。 但是,前进的我们需要的文学作品的产量依然匮乏。 要查明其原因,中国青年往往文学修养不足,也是一端。 但是,最大的因素还是汉字太难了,一般大众经历了很多斗争的体验,但结果还是写不出来。

话题转移到汉字上,他的态度看起来非常愤慨和兴奋,他坚决地对我说:“汉字不消失,中国一定会死。” 由于汉字的困难,使全中国的广大人民与永远前进的文化隔离开来,中国的人民决不变聪明,理解自己受到的剥削、整个民族的危机。 我是汉字痛苦的身体。 因此,我坚决主张用新复印件代替这种残疾大众进步的汉字。 例如,孩子写偏僻的“□”字、写“□”字、去方形格子里,需要一年的时间。 汉字不麻烦吗? 现在推进新文案运动,在我国已经成绩很高了。 我们的政治当局也严格禁止推广新副本,但他们可能会使中国人民变得聪明。 你会得到这个比较有效的新武器,但这终究是没用的。 新的文案运动必须与现在的民族解放运动合作进行,我认为进行新的文案也是所有前进文化人应该承担的任务。 他扶病说话,花了半个多小时。 对话时的热烈感情,兴奋的态度,决不像患者,他真是在文化前线永远搏斗的老当益壮的士兵! 这次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分手之际,我祝他早日恢复健康,踏着坚定的步伐,目送着小雨不停地消失在街上。

(抄写本文后,鲁迅先生亲自校对付印)

上述□是本文作者无法辨认的字。 公布上述文案也是鲁迅研究的小贡献。

标题:“鲁迅最后一次接受采访说了些什么?”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