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1字,读完约6分钟

图为《中国植物志》。 资料图像

图为本书的插图。 资料图像

图为本书的英语版flora of china。 资料图像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酿造,2004年《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出版)完成出版,四代科学家领工资传说,进行了八十多年的研究编纂,中国植物从此拥有权威的全面“户口本”。

植物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这些涵盖了所有的粮食、油料、水果、木林纤维、花卉以及大部分药用植物和食用蔬菜,是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部分。 《中国植物志》包含的范围是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尽早制作、早期出版,不仅是中国植物学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植物志》共80卷126分册,包括国产及归化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31141种,分别属于300多个科的3401属。 全书5000多万字,图版9000余幅,是世界出版植物志中种类最丰富的科学著作。

高难度科学工程

植物志是记载植物“身份”的“户口本”,也是全面记录植物特征的“报库”。 中国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中国植物志》不仅详细记载了在中国发现的所有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系统位置、地理分布、海拔高度、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消息

要写一本地区植物志,对该地区的前人工作进行研究和考证。 例如,他们在这里搜索植物,发表什么论坛,记述什么种类,发现并发表了多少新品种、新品种等。 另外,由于植物没有国界,任何植物都需要被承认为国际通用的拉丁学名,新的植物命名必须遵循国际植物命名规则和承认优先权。 早在17世纪中期,外国植物采集家就不离开万里来到中国考察和采集植物标本。 因此,必须写《中国植物志》,了解浩如烟海的先人论萧氏,查阅世界各国标本馆保存的中国植物标本,根据国际植物命名规则进行取舍。 这是一项重要而麻烦的工作。

当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大量的第一次资料。 大规模地将科研力量组织到各地区,特别是到边疆和科学研究空白地区反复考察采集植物标本,在相关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标本馆,进行记录和研究。 另外,为了研究必须充分理解邻国和地区的植物。 因此,写植物志是科学性强、难度大的工作。 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至今未能完成植物志的编纂。

植物学家的心血聚集

首先写《中国植物志》进行开拓性研究的中国学者是胡先骏。 他于1919年亲自到野外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在同龄人的协助下,采集了近一百万份植物标本,开始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标本馆。 1934年,他在中国植物学会第一届年会上建议写《中国植物志》。

另外,许多老一代植物学家开始了专业研究,着手收集必要的基础科学资料,特别是保存在海外的相关文献和从中国采集的植物标本资料。 应该说,没有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艰苦奋斗,是不可能完成《中国植物志》的编写的。

植物志的编纂与通常的词典编纂不同,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准确地说这个事业被称为“编研”。 《中国植物志》中包含的植物种类达3万余种,但一位植物学家一生只能研究一科或几科,甚至一科中的几属。 因为这本杂志编研需要全国的相关专家协助。 另外,植物志篇研的工作有很强的知识积累性和继承性,各科、属的研究,不仅仅是前,后,也就是为了补充新消息,增加第一次资料,对部分问题需要利用植物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来处理。 另外,需要自然美丽的科学绘画,需要熟练的专业画家完成。 因此,《中国植物志》的编辑研是科学性、合作性、综合性一体化的事业,需要强大的科学组织和协调事业。 据统计,全国有80多个科研机构和大学参与这项事业,参加编辑的专家312名,画家164名。 整个编研工作从准备到全部出版,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凝聚了四代植物学家的心血,是他们艰苦奋斗,与各方合作的成果。

生物学的重大学术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1956年,中国科学院将《中国植物志》正式纳入科学快速发展的长期计划。 1959年5月,钱崇澍、胡先骏等26位植物学家联名在《科学报》上提倡编制《中国植物志》,10月批准,《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 同年,出版了第一卷《中国植物志》,即蕨类植物(全书第二卷)。 之后,1963年和1969年分别出版了2卷。 改革开放后才加快编制和出版的速度。 1977—1978年共出版了7卷,1979年出版了11卷。 之后每年平均以3-4卷的速度出版,最高峰的年份在1999年达到了17卷。 终于在2004年完成了124卷书的制作,在2006年完成了2卷总索引的制作。 《中国植物志》于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中国植物志》的出版受到全世界植物学家的关注,从1989年开始中美合作制作了英语版《中国植物志》。 前后20多年编纂的年《中国植物志》英语修订版的所有出版,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水平英语版植物志。 这是中国植物学界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中国植物志》是新中国生物学行业的重大学术成果。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括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研究所为主体,开始了地质性植物学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事业,从1964年到2000年,组织了10余次大型全国性野外调查调查调查。 采集的植物标本共计达1700万份,在世界采集史上是罕见的。 《中国植物志》是中国植物学员工在紧密结合自己的野外调查和考察的基础上完成的,包含很多新消息、新副本,可以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二是为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为了处理一些科、属的系统位置或分类问题,在制作过程中结合形态、解剖、花粉、细胞或其他植物单位学科进行研究,发表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许多奖励。

《中国植物志》明确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础,为中国植物学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新闻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对植物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普及、公众对生物多样化的认识的提高等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是《中国植物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

标题:“《中国植物志》:为中国植物树立“户口簿””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