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18字,读完约15分钟

《王士元先生口述史》,孔江平,汪锋采访整理,云南大学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76.00元

去年年末,孔江平教授和我采访整理的《王士元老师的口述史》出版了。 时间似乎突然回到了我在王士元老师门下学习的日子。 2001年8月20日,我向香港城市大学报告,成为王士元指导的博士生,转眼就18年了。

第一次知道小王的大名是1997年夏天的时候,我是北大中文系的大三学生,正在准备考研。 那时中国文学科一定会考“大综合”,也就是所有专家的角落问题。 往年的考试题有空的问题。 我问了词汇扩散理论是哪个美国中国人提出的,如果是这样的考题的话,我想大概是没有希望的。 幸运的是,大学四年级后,我获得了保研资格,成为了陈保亚老师的硕士研究生。

在硕士阶段,徐通亮课堂上逐渐理解词汇扩散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原来是根据中国语言材料提出的具有全球影响的少数一般语言学理论之一。 在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准备出国。 我也跟着大流士上补习班,去雅宝路换美元,交了申请费,报了几所大学。 一所是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我想王士元先生在那里。 第二个是密歇根。 还有一些其他的。 到了4月收到offer的季节,我只收到了密歇根的admission。 没有奖学金,不能自然阅读。

有一天,我和陈保亚老师谈了论文,关于申请惨淡的情况,陈老师说我可以推荐我去香港城市大学王士元先生那里读博士。 我刚知道小王从伯克利退休,受雇于香港。 陈老师1998年去香港是与王先生合作研究中国民族语言的亲缘关系。 马上小王回信说,要我送点资料给他看。 我发送本科毕业论文。 小王说用内外结合研究语言变化的途径是对的。 我觉得邀请我去香港见面是面试的意思,那时出港手续很麻烦。 小王请商务印刷馆出示他的论文集校对。 当然是让我学习的意思,好好校正,感受到了老师的学问之深。 很快,香港城市大学寄来了招生简章。 我根据那个要求,编辑并提交了一点以前向美国大学申请的资料。 两三周后,我在宿舍接了电话。 我听到了陌生的磁性声音。 “请找汪锋。 我是这么说的。 对方说:“我是王士元。那时我又幸福又紧张,头晕。 小王自己给我打了电话。 但后来我更紧张,我提交的资料在香港城市大学最先被淘汰了。 小王自己来我的资料,发现问题确实很大,让我找招生简章,最重要的是pro posal (研究计划),一定要写。 于是,我再次起草了研究计划,首先经过中文的、小王的几次指导,翻译成英语,多次修改,老师不满意。 我说将来英语有可能成为我的handicap (障碍)。 我真的很惭愧,让英语系的朋友帮忙编辑后才通过。 小王亲自把我的资料提交研究生院,然后和郑锦全老师(城大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系主任)通信,也给我发了cc,这是值得关注的学生,他说想邀请博士。 几天后,小王说应该没有问题,让我等着通知。 到了5月,我收到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附上了《留学香江导游》。

最初我没有申请学校的宿舍,住在隔壁南山村的一间小公寓里,房东把三居室租给了三个人,现在应该叫集体租赁。 我的房间是下铺,下铺是来自福建的老师,在城大做访问学者。 就像生命科学院,他经常半夜回来,我们俩正好工作和休息错开。 我只见过两三次。 一次,他问我的领导是谁,然后感叹。 牛啊,你的导师牛啊,被称为城大四大导师,和数学系菲尔茨奖获得者stephensmile教授在一起的风云人物,英语说得好,比鬼好,每次开讲座,我们都在听。 复印不好也可以。 第一,那个英语很舒服。 我突然增加了压力。

几天后,小王发邮件见我。 终于要见面了。 城堡大楼里很容易迷路,我特意从我们实验室走到老王的办公室看看。 最多五分钟。 到了约定的时间,敲门,里面来了comein的应答。 进去后,小王微笑着跟我打招呼,“你是汪锋啊”。 然后又问了几个,突然严肃起来。 “你收到我的邮件了吗? 我说:“是啊。 王先生马上提问:那你为什么不做acknowl edge我呢? 然后看表。 看。 我还晚了几分钟。 如果你不来,我就去。 我犹豫了一会儿,总是不容易出汗我觉得背开始出汗了。 小王可能看到了,语气开始缓和了。 “如果我和你嘻嘻,你什么都学不到。 你应该批评。 我很严格。 需要注意。 然后,给我带来了桌子边的电子日历和手表。 小王给我报告了我现在的选修课状况和硕士研究的复印件。 两个月后做报告,说硕士论文,用英语要一个小时。

王先生是电子工程系的讲座教授,在自己的实验室被命名为LAN GAGEEEENINEERINININLLABoratory (语言工程实验室),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格子之间。 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大海报。 画双手拿着雕刻。 旁边的中文写着“工作,反映自己,经过我的手,成为佳作”。

王先生也是中文、翻译、语言学系( chineselanguage,translationand linguistics )的兼任教授。 我们五个学生中,顾靖邦和我是ctl的,其他都是ee的。 实验室以前的传入是每周下午的例会,2-5点,雷不动,例会的从业语言是英语。

我做报告的时候刚说了两页,郑锦全就不客气地问我。 什么是variation? 自由变异还是个人变异? 问题很清楚,但我不知道怎么用英语组装语言,很长时间没说什么了,小王让我继续说。 我用概率的方法计算了“专用字”和“共享字”的问题。 我和彭刚说了几句话,就跳过它,彭刚想谈谈这个比较familiar,结果说famous,小王开了个玩笑。 结果是怎么算的,半天也说不清楚,时间到了。 散会后,我很失望。 大家都来安慰我。 冷静下来后,给小王写邮件,为今天的不好表现道歉。 小王马上回信说:“我只是要把英语表现作为习性,今后多练习就行了。” 第二天小王又叫我去办公室,“你去实验室,和津云讨论,和阿邦也说话,和彭刚们说话,这很好。 做学问要和大家一起多讨论。 我认为老师一方面鼓励我,另一方面强调团队的重要性。

10月中旬,丁邦新在香港科学技术大学召开了“21世纪中文和方言数据库”大会,委托了两岸许多语言学家。 小王委托了主题发言“为什么要建立数据库”。 开会前,小王把录音机递给我,让我做记录。 然后整理句子,小丁想做论文集。 王先生在会议上介绍了国际上优秀的语言学数据库,提出数据库应该为处理语言学的理论问题提供服务。 王先生说在dixon(1997 )著作therisingandfalloflanguage (语言兴衰论)中提出了punc tuatedequilibrium (疾病平衡)模型。 恐怕比树更适合语言谱系的进化。 另外,一个月前在法国的会议上提出了Gegrogrium (疾病平衡)模型。 中文从原始汉藏语中分离出来的历史可能不那么快。 这直接挑战了大部分主流假设。 小王说:“希望我们的专家告诉我这个身体的故事是否有道理。 因为他在说我们的语言。 ”。 这些著作我以前没听说过,自己的视野多么有限! 会议后,我赶紧整理录音,去图书馆找dixon和vandriem的著作。 这些最新的研究给我带来了冲击,我认为历史语言学很有用。

很快王老师又给我说了话,提醒我尽快明确博士论文的主题。 我想我还对历史语言学感兴趣。 本科和硕士都在研究自己的方言。 博士可以讨论并回答民族语言特别是来自dixon和vandriem的问题。 王老师也认为这是一个方向。 他有“中国语言学的新发展”。 是庆祝他六十五岁生日的学术论文集。 其中有郑张尚芳的论文“白话是汉白语族的独立语言”。 王老师说白话很有趣。 郑张说的有没有道理。 也许你可以把这个作为博士论文的主题。

2001年11月末,王先生召开了学术讨论会,vandriem教授也参加了。 他讨论了莱登学派的meme (文化基因)理论,并告诉了我们关于藏语亲缘分类的意见。 另外,他说我打算研究怀特语,他支持了我的想法。 我解释了他的Fallen-leavesthorer。

第二天,ctl请他演讲,报告了他的藏语研究。 很明显罗仁地教授不同意他的意见,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vandriem也回答了。 大意当然,我认为应该更深入地调查研究。 另外,我在研究白话。 有了这样的研究成果,大致的争论就少了。 云云云。 小王也在这里。 听了这一段话,他高兴地拿起纸,递给了我。 本来是让我参加晚上的招待会,到了才意识到我是唯一的学生。 王老师说:“你好像和vandriem有学术上的缘分啊。 多说话,和他多学习研究经验。 vandriem很健谈,他的英语听起来也很舒服,说了很多在座位间他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事件。

碰巧,2002年初,陈保亚老师来信了。 木双弘老师正在组织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考察。 包括白族、余族等,邀请王士元先生,我也请他配合团队进行了调查。 当然是我愿不愿意的事。 赶紧问小王,小王欣然同意,对我说:要想真正认识一种语言,必须在这种语言中“泡一会儿”。 每天听的就是这种语言。 梦想正在接触这种语言。 研究白话,你没听说过白话吗? 因为提醒我准备收集材料,所以我借了本科的数字录音机,买了很多数字磁带,收集了《白话简志》等。 《白语简志》特别熟悉好几次。 其中的元音对我很神秘,你想听什么样子? 其中提到的碧江方言好像是最保守的白语,白语只有后面的几百个词,还看不到其全貌。 这些话也输入了电脑。

2002年6月,我和王先生一起飞往昆明。 从第一站到剑川,也是《白语简志》第一描写的方言点,第二天进行入村调查时,第一次感受到白语“紧迫音”的优势,很兴奋。 两天后,又去营盘镇的黄柏村看了拉玛人的白话。 然后去兰坪,认识了拉玛白族李苏和他父亲李嘉郁。 他们是我进一步调查白语和白族文化的关键。

普美语中辅音复很多,所以我一开始没有习性,学会让发音者听的时候,发音者有时会摇头说错。 小王在旁边送了一次,发音者马上点头说。 小王告诉我,记住声音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听,还要注意发音者的口型、动作,记住正确的模仿和声音。

在回昆明的路上,必须经过下关。 小王对木老师说,下关有白话吗? 树老师说周围是白人村。 小王说:“那么,到了下关,汪锋君下车,找白族村,查白语方言。 半小时后,我一个人站在下关高速口,完全没有举目接吻的感觉,等木老师联系过的当地朋友来接我,带我去了最大的白族村,周城。 周城村的发音者热情地接待我,帮助我录音,这样我真的沉溺在白话里,这一万多个村庄,白话是最主要的交际语言。

大约一周后,记录下基本的语言,开车回昆明。 我很高兴向小王报告了这次的成果。 小王也很高兴能明确博士论文的方向。 他在给我“中研究院”的孙天心教授在四川马尔康调查嘉荣语。 他有隐藏缅甸语田野的经验,去四川和他学习吧。 小王联系了孙教授。 我第二天飞成都,坐公共汽车去马尔康找孙教授,和孙教授学习了一会儿,受益匪浅。

2003年7月,我再次去云南调查,昆明,然后在兰坪、泸水、周城、丘北等地调查新的白话方言,补充材料,博士论文材料比较充分,我开始确立各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则,重建原始白话系统, 小王对我说:“那就开始写博士论文吧。

博士论文要求用英语写,小王建议我直接用英语开始,不是写中文再翻译。 正好法国科学院的mahébenhamed和chris tophecoupé访问了我们。 mahé学习遗传生物学,对语言的进化感兴趣,christophe精通计算程序,模拟各种语言的变化。 我们实验室旁边是陈源泉教授的项目小组,有严修鸿、黄良喜( weelian-hee ),他们正在研究各种连读变调的理论模型。 郑锦全聘请梁源师姐姐为研究助手,梁源师姐姐是北大王洪君教授的硕士学位。 我每天和他们讨论我的研究思路,the distillationmethod (还原法)的名字是黄良喜取的,我感谢的一部分段落也是黄良喜给我染色,整个论文的christophe给我改好了,我写完章就给他章 2004年3月,我的博士论文基本定稿,但经过大家的锤子锻炼,我也觉得比较有底了。

在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最初解决的白语重音系统的问题,在重构四个原始调后,对应中文,确认白语确实表现出了“莽撞行事”的现象,这与中文重音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有关,所以在中 这篇研究写下来后,小王觉得很重要,建议我投稿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中国语言学报》)。 这本书是他的主编,但是不能直接寄给他。 按照学报的要求,送到美国编辑部。 大约两三个月后,收到编辑部的反馈,审阅者提出了很多意见。 小王听了我的回答,建议写答辩意见,附上编辑稿,投稿给编辑部。 按照程序委托专家评论,之后回来的意见都支持发表。 小王很高兴,后来正式出版时被放在了本期的第一篇。

12月,沙加尔( laurent sagart )教授来城大访问,他和韩国研究生研究过白话水平问题,我重建白话后的水平及其性质与他不同,我把讨论情况报告给王先生后,王先生专门研究我 于是,我就张召开了一个层次的研讨会,邀请了几个学者,研讨会讨论得很活跃。 会议后,小王叫我趁热打铁。 让参加者把自己的发言写成论文,看能否用jcl制作specialsection (专栏)。 于是,我联系了各位学者,催促原稿,委托审阅,委托英语润色,花了几个月,把规定好的论文交给了小王。 小王写了Intodord。 这样,受小王的邀请,从业者的发起,到最后的成果汇总出版,顺利完成了。 我之后组织这样的活动就不擅长了。

2004年5月,在实验室例行会议上,小王给我安排了两次练习答辩的机会。 每次按照半小时的要求,最后报告结束了。 小王给我准备好了。 应该没有问题。 祝你答辩成功。 6月13日的正式答辩,我基本上在轻型汽车上很熟练,回答各位答辩委员的问题也很顺利。 城大的答辩不是对外的,只有答辩委员和答辩者。 请允许我在不到两个小时内退场。 半小时后,我在实验室接到小王的电话,恭喜你答辩通过。 委员们说评价很好。

答辩几天后,小王告诉我,“中研究院”语言学院组织了语言学前沿的著作。 他想推荐我的博士论文,尽快根据要求发送审查吧。 因此,我抽出时间整理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命名为comparisonoflanguagesincontactthedistillationmethodandthecaseofbai (“接触语言比较——比较法和白话”)。 几个月后,我收到了信,写了意见。 定稿后,请王先生写序言,他欣然同意。 我的第一集就是这样顺利地由“中研究院”语言学院于2006年印刷出版的。 2007年,专集获得李方桂语言学著作奖特优奖。 小王比我更高兴,马上在实验室的主页上刊登了消息。

语言工程实验室三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来访,我们可以近距离向他们求教,与他们讨论。 这些学者的专业完全不同,因为小王聚集在一起,小王强调的是,学科之间不应该有界限,语言学应该和其他学科一起携手研究。

(本文作者现为北京大学华语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锋)

标题:“《王士元先生口述史》:王门求学记”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