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5字,读完约6分钟

八月,还是台风季节,温州经常刮风下雨。 星期六去温州,事先和当地朋友约好,第二天早上去华盖语场听太鼓的话,但从晚上开始一直下大雨,问朋友,下雨天再演出吗? 朋友肯定地回答,刮风下雨的日子也照常演出! 于是赶到市中心的华盖公园内的华盖语场,果然,弯曲的走廊上坐着老人,大雨完全没有注入语系的热情。 听说这里平时的观众有200人,如果天气好的话,会场里有3400人。 有些人特意从周边永嘉县、瓯海区和龙湾区赶到,为了不错过演出,他们早上四五点起床赶到华盖语堂,鼓语往往是本剧,他们不能错过其中的戏。

经历过华盖语场创立过程的原鹿城区文广新局副局长侯拥文表示,温州鼓语是浙江南地区最大的曲种,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浙江南地区人非常喜欢的地方曲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但是很多老年人喜欢听鼓声,但发现在整个市区很难找到固定的演出场所。 他开始找演出地点。 茶室,文化馆的地方很小,看起来很狭窄。 为什么不在开放的环境中演出呢他想到了老人们早上练习的华盖山公园。 华盖山位于老城区东边,因山形如华盖而得名。 市中心繁华区的主要休闲公园,交通便利,公园内有100米长廊,炎热的日子有遮阳,雨天可以挡住雨,如果在那里设置语堂,可以让更多的人免费观赏。 因此,去年7月,由顾文广新局出资,每次补助1200—1400元,由顾曲艺家协会负责,请鼓词艺人来到现场向大众演唱鼓词。 因为老人平时时间充足,有早起的习惯,所以公演时间决定每周六、每天早上、8点准时开始,每过一个半小时,节日增加一次。 创立后很快就受到老人们的欢迎,转眼就过去了6年。 截止到年末,共演出496场,累计观众已经超过15万人。

温州鼓语是极有地方特色的说唱形式,以温州瑞安方言为标准语言,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一出戏。 仔细介绍的话,说唱歌手交替,一个人坐着唱歌是第一种形式。 演出形式分为“平语”和“大语”两种,“平语”的演唱以传书、小说中编排的词目为主。 “大词”应该与民俗仪式结合,唱圣经书,以唱妖除恶的大戏为主。 “歌词以七言上下文结构为主,散板多,可以自由延长,变化不限于一定的曲调,可以活用于唱法”。 鼓语在自己的基本曲子中不断吸收民间小调、田歌和其他地方戏曲的曲调,形成正太平调、反太平调、吟调、大调和弹词调五种基本曲调。 鼓词演出形式简洁轻便,但富有表现力。 唱歌的时候,艺人操作牛筋琴、平鼓、三粒板、小抱月等四个伴奏乐器,收集故事,唱歌、阅读、演奏,身体合一,身体兼生,旦、净、丑,一个人翻过角,跳出来,表演悲欢离合故事,世间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鼓语和其他民间曲艺一样,遭遇了演出市场的不景气、生存环境的恶化、人才萎缩的困境,特别是从艺人中锐减,团队与青黄不接。 温州鼓语现在有三个国家级传承人,都很老了。 以鼓语的发源地瑞恩为例,现在商业上唱歌的艺人,在1985年从197人减少到了30人左右。 学习鼓词有一个优点。 理解很简单,从理解开始很难。 练习基本功,一定要敲鼓的味道,琴的味道,发精更难。 作为温州鼓语陈派传人,陈忠达深得父亲陈志雄的真传,他的表演自由自在,声音圆润,唱腔优美变化丰富。 陈忠达15岁的时候,父亲要求他入行,为了让他提前出师,决定他的学习时间,早上5点开始背戏书,上午9点敲钢琴练习打鼓,下午练习唱歌调子,5~7天记住万字戏是很正常的事。 在这么严格的训练下,他现在记得10万句左右的台词。 他最长的演出时间是21昼夜,白天晚上都唱8小时。 结果,像陈忠达那样有师传,自己也有恒心的艺人的数量变少了。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面对传承与保护的问题,自年《关于戏曲传承快速发展的一些政策》出台以来,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快速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后,各地《戏曲进入乡村》《戏曲》 制作了《政府结账,大众免费欣赏》文化的惠民模式,温州华盖语场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从哪里回来,接地气就会受到欢迎!

周末去华盖语场听太鼓的话,就成了温州老人固定的文化娱乐习性。 这是政府提供给老人们的清淡可口的文化早餐。 今年,鹿城区文广新局改革了华盖词场的演出模式,发表了“菜单制”,听众可以“点”自己喜欢的演出曲和杂技演员了。 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推出“带薪学徒”制,文广新局开出专业经费,让艺人带徒弟,三年一个周期结束后进行检查。 鹿城区曲艺家协会举办了与全市中小学音乐老师进行比较的鼓词教师培训班,让她们学会后回学校教小学生,将鼓词艺术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温州市实验小学周晓秋老师改造鼓词演奏的第一乐器牛肌琴,将鼓词学习琴 另外,当地文化部门也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班级,编写处理戏曲后备人才培养和出口问题的鼓语教材也进入了议题。

听太鼓的演出对观众来说是一种享受,对创作者来说,太鼓的演出也在艺术上有了提高。 在“平话”这样的表演中,经常出现“汤语”这种即兴创作的要素。 演员和观众之间几乎没有距离,他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加入生动的歌词,产生了“重新解体新”的意外效果。 因为他演出的过程是和观众一起创作的过程,也是与时代同步的过程。 其实,曲艺依赖的“皮”是丰富的生活气息和人的真实感。 太鼓之词来自民间,原本为“拉车卖浆”的工人唱歌,它生存迅速发展,出口也在民间。 即使只为方言区的观众服务,只为老年观众服务,也足以让这个老曲种长出新芽。 “城里桃李担心风雨,春天在溪头荆菜花”,温州华盖语场开的鼓语花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在民间扎根,在那里有滋润曲艺之花的活水!

(作者是北京大学信息传递学院院长)

标题:“春在溪头荠菜花”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