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51字,读完约5分钟

英若诚的一生是个传说,《文革》时坐牢,改革开放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演过《茶馆》等名剧,把《茶馆》、《王昭君》等剧翻译成了英语。

的成书也很有特色,从2001年到2003年,英若诚躺在病床上用英语口述,美国塔夫茨大学戏剧学教授康开丽担任录音,整理价书。 2008年,这本书的英文版首先在美国出版。 现在书又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英若诚的儿子英达负责审查这本书的中文译本。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和曹禺一起去找亚瑟·米勒。

与美国着名剧作家阿瑟·米勒合作是一生中难得的机会。 我自认幸运。

我和亚瑟·米勒第一次接触是在1978年他匿名来到中国。 那一年,中国经过十年的“文革”,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 当时,普通外国公民可以参加旅游团来中国。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一位朋友说:“有一个旅游团,其中有一个和你经常提到的剧作家同名的亚瑟·米勒。 ”。 “他不会作为普通游客来拜访。”我说,连想都没想过。

几天后,我和几个同事一起讨论了访问密苏里大学的计划。 在会议上发现亚瑟·米勒确实在中国,我突然很兴奋。

马上通知了曹禺。 他当然听说过亚瑟·米勒。 曹禺和我这次找的,最后在他睡觉的酒店里找到了他,和他会见了。

很高兴见到我和曹禺、亚瑟·米勒。 因为他不认为有机会看中国的戏剧。 曹禺也是清华外文系毕业生,但是多年不说了,所以他的英语有点生疏。

我们去酒店和亚瑟·米勒见面的时候,他当然不知道我是谁。 我拿着邀请函邀请他到我们剧场看《蔡文姬》的演出。

他很吃惊。 “你们怎么知道我在这个旅游团? ’他问。

“你的名字本身就是广告”我回答说。

他笑着说:“我来看公演。”

“如果你有趣的话,我可以安排你和剧场的中国演员见面谈谈。 ”。 我说:“我们可以让你离开巡演。 我不需要一直和他们在一起。” 他很喜欢这个提案。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郭沫若被认为是初学者

亚瑟·米勒来看《蔡文姬》的演出。 有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剧作家坐在观众席上,我感到很荣幸。 他在演出后做了有趣的评论。 曹禺陪伴我们的贵宾。 公演后,邀请到后台和演员们见面。 他们在演员的化妆室举行了简短的讨论会,演员们向亚瑟询问了什么感想。 亚瑟想客气,但曹禺没有轻易让他通过。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曹禺敦促他说:“你没说实话,我们要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在曹禺的再三中,亚瑟最后说:“演出很精彩。 导演的艺术方法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东西之一。 关于剧作家,我觉得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改善。 ”。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蔡文姬》是郭沫若写的,当时他是中国最高水平的知识分子。

大家都很震惊。 因为当时谁也批评不了郭沫若。 但是,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说的,没有人会做出反应。 亚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越过了头。

剧作家在写这个剧本时犯了错误,但像初学者一样容易犯”。 他说郭沫若是个新手!

还没结束:“整个故事,剧本的故事在第一幕完全展开,没有迅速发展的余地,接下来就没有故事了。 这是剧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忌讳的事情。 ”。

不自然的冷场

最后曹禺打破了静场,鼓掌喝彩。 “太好了! 真好啊! ”

感谢郭沫若当时不在场。 他几个月前去世了。

马英九专门开了一个派对

我一直想去台湾给我父亲(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担任过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的墓地扫墓。 那是中国孝顺的子女必须做的事。 但是,由于台湾的海洋局势紧张,我父亲在台湾的20年( 1949年至1969年他去世)和他去世的20年间,我都看不见他。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政府官员之后。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幸运的是,我父亲台湾大学的学生马英九在国民党政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运用了一点关系,终于在1993年访问了台湾。 其访问的目的之一是电影“小活佛”的推广,另外是北京人艺到台湾公演的“天下第一层”,那是大陆新剧首次到台湾公演。 当时没有直达大陆和台湾的飞机,但我到了香港(还没回来),去了台北。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我父亲是台湾有名的人物,曾任文化部副部长,所以我为了给父亲扫墓而在台湾成为了重要的信息。 至少有5台电视摄像机进行了录像,在台湾各频道播出。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我参观了台湾的清华大学校园。 当然也去了辅仁天主教大学。 那是我的祖父(英若诚的祖父英蓄之是辅仁大学的创始人)。 1925年创立于北京,1952年由系里调整。 1960年又在台湾复学了。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谒见张学良将军

我应邀去辅仁演讲。 我还见到了张学良将军。 他92岁了。 马英九为我开了一个派对。 整个过程让我很荣幸,去我父亲的墓地也很感动。 墓碑上有他的照片,好像比我记忆中的显老还老。 我一回到北京,就得了重病,吐血次数上升,不能再去台湾了。 1993年和我父亲在他的墓地“团聚”是我们最后的离别。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我生病的时候,一直在想我们的家族历史和对我家族历史的责任。

在我所有的经历中,我决不放弃学习外语的机会。 祖父,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财产之一。 我的兄弟姐妹们也分别在经济、建筑、科学、艺术、冶金、水利等其他方面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作为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家族精神的继承者,我们都感到有责任承担起这个重任。

“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摘自《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中信出版社2009年9月版定价: 32.00元)

标题:“马英九安排英若诚到台湾扫墓”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