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09字,读完约15分钟

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来说,在“邵逸夫”这个如雷贯耳般的名字面前,香港电视广播企业( tvb )的年度大剧和俊男美女都是浮云。 过去30年来,邵逸夫出资建造的“逸夫楼”遍布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小学校,成为一代国民的共同记忆。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1月10日,107岁的电影大亨邵逸夫的葬礼在香港殡仪馆悄然举行,骨灰被长子邵维明带回新加坡。 中国主席习大大在唁电中表示:“邵逸夫先生一生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福利,慷慨捐款,惠及多人。 其爱国之情,其国之志,人们铭记在心。 ”。 香港《南华早报》用《慈善传说》形容他非凡的一生。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你们学校有逸夫楼吗? ”

1月7日,邵逸夫去世的消息,让无数内地人感慨万分。 在许多人眼里,这个陌生的名字是一个生动的符号,让一座大楼从记忆中再次浮现出来。

“你们学校有逸夫楼吗? 》同一天,新闻网民开始了“随手拍摄”、点蜡烛、贴吧、“盖大楼”等活动,缅怀了中国众多受惠于学子的老人,交流了学生时代的记忆。 网友“丁道师”发现,百度地图上逸夫楼密密麻麻,数量巨大,“比任何复制品都有力量”。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硬件设施匮乏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邵逸夫的捐赠可以说是及时的好雨。 据中国教育部官网1月7日数据显示,1985年以来,邵逸夫基金每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设施,迄今捐款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邵逸夫基金教育捐赠项目是目前国内外爱国者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捐赠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捐赠项目。 ”。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说。 在过去的30年里,它是支持中国教育普及的重要民间力量之一。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2003年,邵逸夫又设立“邵逸夫奖”,每年从全世界评选出数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优秀科学家,进行奖励,金额达100万美元,被誉为“东方诺奖”。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在内地网民的善意话语中,邵逸夫是“名副其实的楼主”。 中科院表示,用“星星没落”悼念这位大善之人的离开更为贴切。

早在1990年,中科院为了回报这位老人的慷慨,就把他们发现的2899号行星特别命名为“邵逸夫星”。 2008年,中国民政部向邵逸夫颁发了“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赞扬了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 美国旧金山政府规定每年的9月8日为“邵逸夫日”。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事实上,十多年前,邵逸夫本人不再参与基金会的运营,夫人方逸华尽其所能。 因此,邵逸夫去世后,邵氏基金的运营也不会受到影响,以他的名义进行的慈善事业将继续下去。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从谋利的商人到慈善家

香港《大公报》指出,香港娱乐圈不缺乏人才,但在引领时代、大胆创新、引领新趋势方面,邵逸夫的非凡智慧仍无法超越。 他和邵氏企业正在推动香港电影的另一个高潮。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可以说,没有邵先生和邵逸夫,香港的电影和电视娱乐业不可能带来今天的繁荣。 说起来,娱乐圈内外没有异议。

但是,外人欣赏“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豪言壮语,数邵氏获得了多少知名佳人,邵逸夫对“最喜欢电影”的回答出乎意料,是“最赚钱的电影”

追逐利润是邵逸夫毫不掩饰的商人本色。 由于钱袋看得太紧,铮铮铮铮厉害的邵逸夫身上流传了许多逸事。

当时,刚出茅庐的李小龙在邵逸夫面前推荐毛遂,想用1万美元的价码拍电影,但被邵逸夫强行控制在2500美元的报酬。 邵不仅因为这个失误错过了黑马,还把快速发展的机会让给了对方嘉禾企业。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有一次,一个剧务向邵逸夫索要20元,买了100个生煎馒头给现场工作人员做早饭,被邵逸夫拒绝了。 因为企业食堂卖的馒头一个是一分钱,一百个也是十块钱。 最终,员工愤怒地罢工,使邵氏损失了近1万元。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最早来自香港《北极》杂志的笑话被当地多家媒体转载。 1970年,63岁的电影企业总经理每天开着劳斯莱斯从敬老院门前经过,刺激院内的贫困老人,给他富有的大亨写信,请求帮助。 几天后,他收到了对方的支票,但金额只有500港元。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这个恶作剧的主角是邵逸夫。 据说敬老院最终原封不动地归还了这笔贫困的捐款,震撼了邵逸夫。

没有人知道邵逸夫改变对金钱态度的确切理由,这个故事也只是众多猜测之一。 有人说66岁的邵逸夫开始行善是向朋友出示的“掠夺”方法。

邵逸夫先生的人生感是:“一个公司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 但是,他最初从事慈善的真正原因似乎与花钱消灾、祈求幸福无关。 1973年,66岁的邵逸夫明确向香港苏浙公学捐赠50万港元,建设藏书3万册以上的图书馆,捐赠100万港元建设教室。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认真捐款。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1985年,邵逸夫三哥邵山客死于中风,但他生前“吝啬”的不自然名声未能泯灭。 这让经历过邵逸夫这个困难、享受过财富的商人意识到,人生匆匆,金钱不过是身外之物。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他不想步三哥的后尘,想在他多年定型的吝啬形象有生之年改变。”《邵逸夫传》的作者祝春亭、祝敏娟说:“邵逸夫不再热衷金钱,捐钱办学,提高医疗水平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无论如何,这是邵逸夫大举捐款的第一年。 两年来,他向香港本土捐赠了2亿港元以上。 之后,他的慈善中心正式开始向内地教育行业捐款。

现在这位百岁老人在平静中告别了这个世界,香港人对他的看法早就变了:他不是香港最富有的商人,但他是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投资教育: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

邵逸夫充分发挥了公司家在慈善事业中的精神。 通过将钱花在哪里,可以使慈善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这是邵逸夫将资金积分投入教育事业的理由。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中国必须强大,教育太重要了。 看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在进步,心里很高兴啊。 我捐赠的重点是教育、人才培养、办实事是我最大的愿望! ”。 邵逸夫生前这样说。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邵氏基金有完善的捐赠标准和大致情况,以确保“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小学项目为10~20万港元,中学为60~80万港元,所建项目的聘用期至少在50年以上。 邵氏基金对学生人数、建设规模乃至具体流程也有确定的要求。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大多数情况下,邵逸夫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捐赠教育项目,而是通过“抛砖引玉”,用部分资金撬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和公共资金参与。

1986年,邵逸夫首次向内地11所大学捐赠1.1亿港元。 各大学收到1000万港元捐赠后,由国家教委或省市地方政府自筹资金或剩余部分,与图书馆、教学楼和科学馆合资建设。 湖南省政府曾下发《关于申请邵氏基金捐款第21届基础教育项目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为当期批准的邵氏项目提供1:1以上比例的补助资金。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兴趣是,据香港《晶报》报道,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逸夫楼”,在计算当地所需费用时,如果超过他的预算,就会缺少“逸”字的最后一点。 如果是他全额出资建造的,就用完整的“逸”字。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邵逸夫捐赠的另一个基本东西是“捐赠实物不捐赠现金”。 他的捐款被指定用于建设图书馆和实验室,虽然是教学楼,但不包括宿舍、食堂和体育馆。 这样,这些捐款可以直接惠及教师和学生,不会挪用建设展馆和形象建筑,也不会用于饮食和观光。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香港《大公报》是这样回顾邵逸夫的一生的。 “他爱国家,爱香港,有钱不奢侈,成功了,但决不自负成功。 他生活简单,练习气功,带便当参加宴会。 他不专横,更不会批评和否定别人。 作为回报,社会给予这个成功慷慨的人欣赏和尊重,尊重他对国家和家乡的爱,他的美德行善和他事业的成功。 ”。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来说,在“邵逸夫”这个如雷贯耳般的名字面前,香港电视广播企业( tvb )的年度大剧和俊男美女都是浮云。 过去30年来,邵逸夫出资建造的“逸夫楼”遍布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小学校,成为一代国民的共同记忆。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1月10日,107岁的电影大亨邵逸夫的葬礼在香港殡仪馆悄然举行,骨灰被长子邵维明带回新加坡。 中国主席习大大在唁电中表示:“邵逸夫先生一生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福利,慷慨捐款,惠及多人。 其爱国之情,其国之志,人们铭记在心。 ”。 香港《南华早报》用《慈善传说》形容他非凡的一生。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你们学校有逸夫楼吗? ”

1月7日,邵逸夫去世的消息,让无数内地人感慨万分。 在许多人眼里,这个陌生的名字是一个生动的符号,让一座大楼从记忆中再次浮现出来。

“你们学校有逸夫楼吗? 》同一天,新闻网民开始了“随手拍摄”、点蜡烛、贴吧、“盖大楼”等活动,缅怀了中国众多受惠于学子的老人,交流了学生时代的记忆。 网友“丁道师”发现,百度地图上逸夫楼密密麻麻,数量巨大,“比任何复制品都有力量”。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硬件设施匮乏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邵逸夫的捐赠可以说是及时的好雨。 据中国教育部官网1月7日数据显示,1985年以来,邵逸夫基金每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设施,迄今捐款近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邵逸夫基金教育捐赠项目是目前国内外爱国者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捐赠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捐赠项目。 ”。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说。 在过去的30年里,它是支持中国教育普及的重要民间力量之一。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2003年,邵逸夫又设立“邵逸夫奖”,每年从全世界评选出数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优秀科学家,进行奖励,金额达100万美元,被誉为“东方诺奖”。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在内地网民的善意话语中,邵逸夫是“名副其实的楼主”。 中科院表示,用“星星没落”悼念这位大善之人的离开更为贴切。

早在1990年,中科院为了回报这位老人的慷慨,就把他们发现的2899号行星特别命名为“邵逸夫星”。 2008年,中国民政部向邵逸夫颁发了“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赞扬了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 美国旧金山政府规定每年的9月8日为“邵逸夫日”。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事实上,十多年前,邵逸夫本人不再参与基金会的运营,夫人方逸华尽其所能。 因此,邵逸夫去世后,邵氏基金的运营也不会受到影响,以他的名义进行的慈善事业将继续下去。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从谋利的商人到慈善家

香港《大公报》指出,香港娱乐圈不缺乏人才,但在引领时代、大胆创新、引领新趋势方面,邵逸夫的非凡智慧仍无法超越。 他和邵氏企业正在推动香港电影的另一个高潮。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可以说,没有邵先生和邵逸夫,香港的电影和电视娱乐业不可能带来今天的繁荣。 说起来,娱乐圈内外没有异议。

但是,外人欣赏“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豪言壮语,数邵氏获得了多少知名佳人,邵逸夫对“最喜欢电影”的回答出乎意料,是“最赚钱的电影”

追逐利润是邵逸夫毫不掩饰的商人本色。 由于钱袋看得太紧,铮铮铮铮厉害的邵逸夫身上流传了许多逸事。

当时,刚出茅庐的李小龙在邵逸夫面前推荐毛遂,想用1万美元的价码拍电影,但被邵逸夫强行控制在2500美元的报酬。 邵不仅因为这个失误错过了黑马,还把快速发展的机会让给了对方嘉禾企业。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有一次,一个剧务向邵逸夫索要20元,买了100个生煎馒头给现场工作人员做早饭,被邵逸夫拒绝了。 因为企业食堂卖的馒头一个是一分钱,一百个也是十块钱。 最终,员工愤怒地罢工,使邵氏损失了近1万元。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最早来自香港《北极》杂志的笑话被当地多家媒体转载。 1970年,63岁的电影企业总经理每天开着劳斯莱斯从敬老院门前经过,刺激院内的贫困老人,给他富有的大亨写信,请求帮助。 几天后,他收到了对方的支票,但金额只有500港元。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这个恶作剧的主角是邵逸夫。 据说敬老院最终原封不动地归还了这笔贫困的捐款,震撼了邵逸夫。

没有人知道邵逸夫改变对金钱态度的确切理由,这个故事也只是众多猜测之一。 有人说66岁的邵逸夫开始行善是向朋友出示的“掠夺”方法。

邵逸夫先生的人生感是:“一个公司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 但是,他最初从事慈善的真正原因似乎与花钱消灾、祈求幸福无关。 1973年,66岁的邵逸夫明确向香港苏浙公学捐赠50万港元,建设藏书3万册以上的图书馆,捐赠100万港元建设教室。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认真捐款。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1985年,邵逸夫三哥邵山客死于中风,但他生前“吝啬”的不自然名声未能泯灭。 这让经历过邵逸夫这个困难、享受过财富的商人意识到,人生匆匆,金钱不过是身外之物。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他不想步三哥的后尘,想在他多年定型的吝啬形象有生之年改变。”《邵逸夫传》的作者祝春亭、祝敏娟说:“邵逸夫不再热衷金钱,捐钱办学,提高医疗水平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无论如何,这是邵逸夫大举捐款的第一年。 两年来,他向香港本土捐赠了2亿港元以上。 之后,他的慈善中心正式开始向内地教育行业捐款。

现在这位百岁老人在平静中告别了这个世界,香港人对他的看法早就变了:他不是香港最富有的商人,但他是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投资教育: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

邵逸夫充分发挥了公司家在慈善事业中的精神。 通过将钱花在哪里,可以使慈善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这是邵逸夫将资金积分投入教育事业的理由。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中国必须强大,教育太重要了。 看到国家的教育事业在进步,心里很高兴啊。 我捐赠的重点是教育、人才培养、办实事是我最大的愿望! ”。 邵逸夫生前这样说。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邵氏基金有完善的捐赠标准和大致情况,以确保“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小学项目为10~20万港元,中学为60~80万港元,所建项目的聘用期至少在50年以上。 邵氏基金对学生人数、建设规模乃至具体流程也有确定的要求。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大多数情况下,邵逸夫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捐赠教育项目,而是通过“抛砖引玉”,用部分资金撬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和公共资金参与。

1986年,邵逸夫首次向内地11所大学捐赠1.1亿港元。 各大学收到1000万港元捐赠后,由国家教委或省市地方政府自筹资金或剩余部分,与图书馆、教学楼和科学馆合资建设。 湖南省政府曾下发《关于申请邵氏基金捐款第21届基础教育项目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为当期批准的邵氏项目提供1:1以上比例的补助资金。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兴趣是,据香港《晶报》报道,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逸夫楼”,在计算当地所需费用时,如果超过他的预算,就会缺少“逸”字的最后一点。 如果是他全额出资建造的,就用完整的“逸”字。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邵逸夫捐赠的另一个基本东西是“捐赠实物不捐赠现金”。 他的捐款被指定用于建设图书馆和实验室,虽然是教学楼,但不包括宿舍、食堂和体育馆。 这样,这些捐款可以直接惠及教师和学生,不会挪用建设展馆和形象建筑,也不会用于饮食和观光。

“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香港《大公报》是这样回顾邵逸夫的一生的。 “他爱国家,爱香港,有钱不奢侈,成功了,但决不自负成功。 他生活简单,练习气功,带便当参加宴会。 他不专横,更不会批评和否定别人。 作为回报,社会给予这个成功慷慨的人欣赏和尊重,尊重他对国家和家乡的爱,他的美德行善和他事业的成功。 ”。

标题:“邵逸夫:光影人生的慈善之路”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