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66字,读完约9分钟

2月22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人员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见。 白发老人坐着轮椅入场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他是92岁的孙家栋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位总设计师。 经久不息的掌声是人们由衷的敬意。

作为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孙家栋被誉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是中国第一颗导弹整体、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颗通信。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背后都是孙家栋的身影。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国家需要你做什么,就去工作”

2月10日晚、12月29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出“火星探测任务‘天问1号’绕火星成功”的消息。 几乎第一时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收到“祝贺近火制动成功”的邮件。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邮件的发送者是孙家栋。

“不管嫦娥五号完成采样,成功返航,还是‘天问一号’近火刹车,每次任务完成,孙老总都一定会给我们发消息。 ”叶培建告诉记者,以前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孙老总亲自去发射场,说:“这几年他老了,走不了多远,给我发消息,我替他祝贺。 ”。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耄耋之年,航天仍然是孙家栋最在意的事情。 正如三年前《风云二号》系列最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的h星发射现场所说,“一生都在进行宇宙飞行,但就像我的“爱好”一样,一生都不会离开”。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1951年,孙家栋应邀到苏联朱可夫斯基空军工学院学习飞机制造。 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当时孙家栋在现场听了讲话。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精神饱满,正是旺季,就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 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那一刻,28岁的孙家栋热血沸腾,决心“国家需要做什么,我来试试”。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我是这么想的,就这样做。 1967年,钱学森亲自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开始了孙家栋奉献一生的宇宙事业。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那一年孙家栋41岁。

“发表后,我们开车向天安门广场跑去,但完全进不去,人来人往,表示祝贺。 》孙家栋回忆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最大的感受是“扬眉吐气”。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皱眉吐气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痛苦。 当时,中国的航天没有资料,没有经验,没有专家,几乎是白纸。 在“一穷二白”中白手起家,可以知道困难的程度。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那个年代第一次做的,连满足质量的简单的21芯插头都没有找到。 工业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孙家栋这样形容道。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和壮举。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他是战术科学家,站得高,看得远,能提前计划. "

“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中国的航天事业继续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航天专家黄江川心中,自己毕业后刚成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始终是他的偶像、导师、老师。

1986年,黄江川硕士毕业,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参与了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研发论证。 当时的工程总师是孙家栋。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已经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上阵,成为工程总设计师。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很多人不明白孙家栋已经很有名了,为什么还要接受这个高风险的工作呢? 孙家栋回答说:“如果需要国家的话,我来做。”

“成为老师将考验你拥有团队的能力。 孙老总可以在多种意见、背景多种多样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在争论和困难中顶住压力,做出长远的决定。 ”。 黄江川告诉记者。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2007年,“嫦娥一号”走向深空,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千年奔月的梦想。 当卫星绕月成功的信号返回指挥中心时,人们欢呼、拥抱、握手庆祝,但孙家栋走到偏僻的角落,静静地背在身上,用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孙老总是我们的老领导、老专家,是探月工程第一期工程的总师,我在他的指导下工作。 ”。 在叶培建眼里,孙老总是战术科学家,可以站得高,看得远,提前计划。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嫦娥二号和嫦娥一号被开发出来,本来是它的后盾。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孙家栋在发射场对叶培建说。 老叶,“嫦娥一号”做得好,做得成功,但成功后,“嫦娥二号”怎么用了? ”。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他从当时就提出了是否能去火星的建议。 我们一分解,“嫦娥二号”还能去火星,但是火星距离太远,当时的测量能力达不到,最后成为了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先导星。 ”。 叶培建表示,孙老总的建议直接推动了中国航天的眼球转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推进了之后火星探测的立项。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有人认为,“嫦娥一号”的任务已经成功,不需要花钱发射备用星球。 但是,“嫦娥二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月球探测成果,为后续的登月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功地进行了许多展开实验。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这是一个长远的战术眼光,不仅为了任务圆满成功,也为了后面的月球探测工程,甚至行星探测,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我钦佩孙总能很好地协调好安全与创新的关系。 ”。 黄江川说。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在此之前,得知孙家栋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叶培建给他写了“你永远是我们宇航员的旗帜”的新闻。

“孙老总的贡献除了许多工程贡献外,灵魂还是战术方面的领导力量。 他经历了航天事业的大部分,从《东方红一号》到现在,都是我们航天事业的活词典和典范。 ”。 叶培建说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原始基因

人类的月球探测活动已经达到了上百次,美国也发射过火星探测器。 中国为什么还必须做? 已经有美国的gps了,中国为什么还要制作北斗?

同样的疑问,孙家栋的应对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自主创新,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人类就像逐渐进入深处空一样,就像人去了一样,回来后聪明的是,你是坐在那里听,还是有发言权、看法? 人家说那个地方不错,你不想去看吗? 据说那个地方有好东西,将来可以用,不想带也可以用吗? ”。 孙家栋用简洁坦率的话阐述了关键。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原始基因,大小宇宙飞船从动议一开始就继承了这些。 “根据几十年的实践说明,买不到最先进的武器,也买不到军工核心技术、航天尖端产品。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发展太空技术。 ”。 孙家栋说。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宇航员的努力和全社会的支持下,从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工程,再到火星探测……我国的深度空探测道路越来越远。

年7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上升空,奔火之旅开始。

“天问一号”每一步的动向,孙家栋都备受瞩目。 他清楚地知道,“天问一号”的目标——一次发射实现“绕、穿、巡”,也就是绕火星、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难度极高。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火星探测史上,所有40次探测任务的成功率不到一半。 因为着陆时存在“恐怖7分钟”,火星甚至被称为“探测器墓地”。

但是,从苦难中站起来的中国宇航员,不能因为害怕挑战而停下来。

目前,“天问一号”正式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随后,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展开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2021年5月至6月期间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展开巡视探测。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着陆是“天问一号”突破的另一个危险关口。 下降,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速度达到每小时18000公里,超高速摩擦产生超高温度,经过数千度高温的考验后,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减速。 然后开启全自动驾驶模式,自主减速,完成悬停,避开许多复杂的地形后,缓慢坠落火星表面。 整个过程只能依靠探测器上的gnc (导航、制导、控制)系统自主执行,非常惊险,难度极高。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我们火星探测任务最核心最困难的地方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气压外形和降落伞减速的过程中,只有一次机会。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个火星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研发团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专门设计了新的气动外形、新的降落伞等。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国家航空空航天局宣布,“根性”号火星车在火星着陆,归还了第一张火星照片。 为什么“根性”号火星车比“天问一号”晚发射,却先到达火星?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中国是第一次飞往火星,所以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院火星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王侵说:“目前,我们对火星的了解还很有限,从环形火灾到着陆期间,探测器对着陆区进行了事先探测。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从“一张白纸”的“东方红一号”到满载黑色科学技术的“天问一号”。 从“有别人的我们”到“有别人的我们要做得比他们好,也有没有他们的我们”从孙家栋、王希季、戚院等老一辈宇航员,到风华正茂新一代宇航员……中国宇航员依赖自身力量,独特。 其中的“秘密武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是勇敢探索、共同攻击坚定精神的。

“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以国家为国家的矢志牧群星,结出硕果帮助梦想谱。 随着中国航天舞台越来越广泛,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越来越稳定。 孙家栋这样为中国航天快速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本报记者 柴雅欣李云舒管筱璞)

标题:“92岁高龄仍心系中国航天每一步 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3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