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8字,读完约6分钟

古人把写的字称为心画,写的诗称为心声,诗词首先是声音的艺术,通过语言的组织、声音的配置来表达抒情的意思。

诗词的音调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调平仄,二是押韵。 我们的中文有丰富的声调,现代中文的标准语标准语有阴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种声调,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方言,划分得更细致,表现力也更强,例如 声调越多的方言,保存古代声音特征的越多,越接近唐宋以前的读音。 说粤语、说吴语、说客家话、说潮汕话……的朋友,从小就经常觉得用普通话读诗不押韵,因为用自己的方言读的话,南方方言相对于北方语,普遍感觉更接近古音。 但是,古人简化了许多杂乱的声调,把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基础声调,另外把上声、去声、入声单独成一组,称为仄声,与平声字相对。 仄是不平的,仄声字的发音不像平声字那样曼长平稳,高低、长短多少有变化。 无论是作诗插话,还是写对句,都需要掌握平仄的知识。 平仄是最基础的国学常识,掌握平仄,证明一个身体从最基本的以前就有文化修养。

入音字最特殊,其发音特别急,有爆破感、摩擦感、闭塞感,在北方方言区几乎消失,普通话中更不见踪影。 但是读古诗,不能分辨声音的字的话,就不能体会很多独特声音的感情,不得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就像中小学大家学的曹植的《七步诗》、苏轼的《念奴婢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铎铃》、李清照的《声音慢》,都是入声字之韵,这些入声字怎么读,才能让你感受到这些诗词的激越而悲伤的声音之美。 北方的朋友,如果你身边有广东人、上海人、江苏人、浙江人、福建人……让他们用家乡话读一遍这些作品,就能认识到普通话和北方方言读古诗时的严重不足。

所有的入声字都属于仄声。 但是,在北方的很多地区,输入音字消失了,因为某输入音字变成了去音,比如“鹤”、“客人”、“眼睛”等,某输入音字变成了上音。 例如,“谷”、“乙”、“朴”等,还有的输入音字反而变成了阴阳平音。 比如“一”、“十”、“遗憾”北方人学习诗词时,必须比南方人更痛苦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 其实,考虑到南方人学习普通话,无论如何不发翘音和后鼻音时的痛苦,被声音字折磨的北方人应该心平气和。

平仄是指按一定的规则配置平声字和仄声字。 例如,王之湿的“鹳鹊楼”:

白天依山而尽,黄河入海而流。 走一千里路,再往上一层。

“仄与平仄,平仄与平仄相同。 平○平仄,仄平仄”的样式调整的平仄。 画圈的平○字表示可平仄。 这首诗中的入声字有六个字:白、日、入、欲、眼、一。 需要特别注意。 不要把白和一两个字写成平假名。

词的平仄是基于语谱的。 如蔡伸的《十六字令》:

天。 让蟾蜍休眠。 人在哪里? 桂影自婵娟。

词谱是“平”。 仄○仄平仄平。 平仄,仄○仄是平仄。 ”。

诗必须押韵。 通常这么说意味着有特例。 但是,我们至今也没有必要掌握。 邻接或分离的句子与最后的韵母声调相同,按韵母,这些韵母和声调相同的字称为韵脚。 比如上诗的韵脚是流和楼,上语的韵脚是天、眼、娟。 平仄整齐,押韵,诗词音韵才和谐。

平仄和押韵法则是诗词的音律。 有些人叫诗词格律,这是不对的。 在古人那里,格和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格是文体应具有的风格,是根据这种文体中的古典作品确立的无形基准。

律是戒条,文体不是凌犯的清规戒律,一旦违反,就不是这个文体。 比如写律诗平仄不合,不押韵,不合战斗的,决不能冠以五律、七律之名。 另外,你写了“满江红”,但拒绝按照“满江红”的语谱填写。 只有字数正确,它大致可以称为“满江黑”。

诗的音律很简单,只是一些固定的公式,词有语谱,只是按照语谱规定的平仄写字。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按照声音律法的要求写诗非常困难呢? 理由很简单。 因为词汇不够。 比如我想表达秋天的意思,诗中第二个字是用仄声说的。 如果你想不起西陆这个词的话,我觉得音律太难了。 我还想写长城,诗中要求两个仄声。 如果不知道长城也叫紫塞,就走投无路了。 另一个字,表示一种意思时读平声,表示另一种意思时读仄声。 例如,“思念”表示思考、思念、平声,但表示悲伤、感情时,读去声,成为仄声字。 李商隐的名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根据音律的规定,思华年三个字的平仄必须是平仄,因此这里的思念会消失声音。 华年是悲华年,李商隐为什么用华年而不是悲华年呢? 悲伤的是平声字,在这里发律,意思相同但变成仄声的思字。 类似的情况非常多,平时阅读时需要注意。 一个人的身体读书太少,积累的典雅词汇不够的话,就不能真正掌握诗词的音律,只能写没有诗味的唾液诗。

但是相对来说,律的问题很简单,格的问题最需要在学诗上下功夫。 看到有人填了“汕园春”,我指了指“汕园春”这个词牌,上下片一字领后的四个字句,都要打。 例如:“月华慢慢练习,很在意早上的霜。 云山锦,朝露漙。 ”(苏轼)一字领的“渐”后,第一句和第三句对,第二句和第四句对。 又说:“落花香里,澄波影外。 歌晚日,罗绮芳尘。 ”。 (贺铸)一字领的“向”后面是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对。 然后,《正惊乱直下,跳珠逆飞,穿越小桥,缺月初弓》(辛弃)有四句互相对战。 那个人辩解说很多古代人也没有战斗,在网上搜索,引出长名单的是古代的无名和有名有姓,但在语史上绝对没有地位的人的作品。 这是诗词乃至所有文体都不懂的“格”,是用古典作品铸造的,读古典太少,古学不足,就像画猫画虎,怎么也画不出虎势。

什么是古典的好诗? 最低限度,《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都要熟读。 《唐诗三百首》有最高的版本,是喻守真所着的《唐诗三百首详细分析》。 这本书对每首诗的评价都很简洁,但都是从作者的角度,分解诗的计谋布局和创作的妙手,方便网民学习。 更重要的是,每首诗都写明了每一个字的平仄。 阅读时多观察,就能发现自己平时不读的声音,基本上掌握平仄。 《宋词三百首》,语言大师夏承焘的选书很好。 这本书充分观察了宋词的不同风格,学者沿着它进去,避免了门径太小而嘲笑。 当然,这只是初学者入门的要求,为了写无视时代的大作,需要“坐在长椅上冷十年”、纵观百家、枕经胤史的精神。 (徐晋如)

标题:“怎样学写古诗词——格律”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