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60字,读完约19分钟

冰点特稿第736期 【冰点特稿】:一所学校的公民实验 本报记者 刘芳 林天宏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01-06 [打印] [关闭]

一个学生拿着印有候选人名字的糖果。 每月一次,在校长参加的学生会例会的现场。 12月24日圣诞节,李庆明扮成圣诞老人在学校门口鞠躬,发了糖。 追悼仪式的现场。 选举现场。 选举现场。 和马丁·路德·金一样,黄浩芿的竞选演讲主题同样是“我有梦想”。 但不同的是,这位14岁的男生的梦想是成为深圳市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的学生自主委员会(以下简称“学生会”)的主席。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末,他实现了梦想。 在学校里,这位新任学生会主席的大海报随处可见。 海报上,戴着眼镜、看起来很高雅的8年级学生,做着举起右手挥拳的动作。 这张冠军海报是一所具有独特气质的学校的缩影,越来越多令人震惊的事件层出不穷。 在这里,每年的10月15日~11月15日是约定俗成的“选举月”。 学生会主席必须经过班级、年级到学校的层层公开选举,由全校1800多名学生的选民投票产生。 目睹了“选举月”整个过程的中央电视台记者说:“这和美国总统选举没有太大差别。” 在这里,学生会主席有权组织自己的“内阁”。 在每月一次的校长例会上,他和“内阁成员”们就学校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每人做记录,当面解释,及时整改。 这里有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学生记者团,成员遍布各级。 每周一早上的会议上,他们可以通过广播电台,对教师和校长本人提出坦率的批评。 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是,只要没有特别的理由,学校校长不管下雨都会站在学校门口向学生鞠躬,也请学生向他鞠躬。 5年多来,位于深圳市着名富人区“华侨城”的这座豪宅,是一所由每平方米6.5万元的豪宅、种植珍贵花木的园林和高尔夫俱乐部包围的公立9年一贯的学校,50岁的校长李庆明向下一代推广了他的公民教育主张, “我们必须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但是,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没关系,他可以成为好市民。 ”。 李庆明说。 “如果无视自己的权利,不对周围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那是我的错” 李庆明培养“好市民”的第一个努力就是让孩子们学习选举。 他从2004年开始推行学生选举制度。 最初,他只选择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作为飞行员,但由于效果“出乎意料”,第二年,他向整个学校宣传了选举。 每年的10月15日~11月15日是学校雷打不动的“选举月”。 从各级班长,到大学到学校的少先队队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都是学生选举产生的,每人一票。 李庆明和教师一起,为“选举月”明确了严格的程序和制度。 一次学生会主席的选举,首先要通过班级海选和年级海选,从高、中、低年级各选出两名候选人,并且在全校选举大会上,有六名候选人要经历演讲、才艺展示、公开辩论、回答选民提问等各个环节 最后,经过全校1800多名学生的几次投票,选出了冠军。 根据选举章程,任期一年后,主席自动辞职。 学校设立了监督选举进程和投票的“公证小组”。 该机构的成员一般由卸任的学生会成员负责。 一个叫 孙晓峰的学生,连续四年参加选举,并于2008年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一年后,他辞职了,但拒绝进入“公证集团”。 “我承认自己有私心”这位前学生会主席解释了自己的动机,说:“我知道学生们适合进入学生会,但这个评价会影响我在公正群体中的工作,对其他候选人不公平。 所以,我宁可放弃这个职位,让所有人都能在公正中立的环境中竞选。 ”。 在选举过程中,孙晓峰给李庆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2005年到2008年,孙晓峰连续三四年参加竞选,输了好几次,但没有放弃。 第一次参选,他比第一名少600票以上。 但是,发表结果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场面,在演讲台上,这位五年级的男生非常有风度地和对方握手表示祝贺。 但是,下台后,他躲在角落里,擦了眼泪。 如果孙晓峰有机会竞选“华侨城”社区的人大代表,该怎么办? ”我听说过。 这位15岁的中学生思考了几分钟,首先拜访了社区的各居民,了解了他们的诉求,然后告诉选民如果自己被选中,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选举宣传中,他在社区各处张贴自己的宣传海报,定期进行选举演说,并与“智囊团”一起,明确自己的选举体系,制定持续的方案。 “公务员应该为公民服务,如果做不好是他的错,但如果无视自己的权利,不对周围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那就是我的错。 如果大家都无视的话,这个社会怎么进步? ”。 经过四年的选举洗礼,这个嘴边刚长出稀疏山楂的九年级学生已经熟悉了公民、权利这个词。 “可怜的自由民主主义的种子植在你的心里” 就像少年之间发生的选举战一样。 为了获胜,候补学生开始学习如何调动身边所有的资源。 父母和家人是主要的支持者。 他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各种各样的才能,帮助孩子写演讲稿,公开讨论的主题,端正演讲的姿势。 各候选人都有自己的“智囊团”,在开展上做了惊人的努力。 有些人在糖果上印上自己的名字分发给各级。 有人带着助手,在操场上扛着自己的大海报转圈,喊着整齐的口号。 学校周围挂着10个以上的大气球,气球下面的横幅上写着孩子的名字,还有父母呼吁选民进行投票。 当然,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强调同样的口号。 “为同学们服务。 ”。 这是校长明确的主题。 黄浩芃还记得第一次登台选举时的“紧张感”。 在此之前,他是个内向的男生,成绩一直很好,但很少在公共场合说话,也没当过班干部。 有一段时间,作为某国企干部的母亲,曾经想让他转学。 这个新学校成立两年多了,她很担心孩子的“学业问题”。 2008年,他决定参加选举。 在第一次演讲中,他浑身颤抖,脚颤抖着说“几乎站不住”,左手发言稿“颤抖着”,右手颤抖着连麦克风都拿不动,几次用力握拳,想固定麦克风,但“手有点问 本来设计的开场白是喊“大家好”,但他紧张得按捺不住声音,一开口就破了嗓子。 观众席选民发出嘘声,他在台上听得很清楚。 “我把他扔了,只好往下看”那个少年时隔一年想起当时的场景,有点尴尬,说“反正我也只是想试试,所以什么事都是第一次吧。” 渡过初期的紧张局势后,他觉得对这个舞台“越来越熟悉”。 在接下来的几个环节中,他开始适应选举的节奏,在才艺展示诗朗诵《海燕》中展开“排练中不太容易练习”的翅膀飞行的动作。 这个第一次参加选举的男孩走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在全校1719张学生投票中,他以20多票的微弱差距输给了孙晓峰。 接下来的一年,黄浩芃没有空。 他决心参加第二年的“选举”,成为了最后的胜者。 他开始关注信息中的哪个主播传播信息的方法,模仿电视上哪个政治家举手投足。 他的“智囊”早就从全方位提出了关于他的“选举”。 作文写得好的人给他演讲稿,美术写得好的人设计海报的细节。 然后,一位演讲顾问告诉他修改舞台上的小动作,修改演讲的语气和节奏。 月15日全校选举那天,他扛着“智囊团”和自己的大海报,去了各级“门票”。 是在音乐方面很有特长的“助手”,拿着长笛,去各班,就会吹一曲。 在 讲台上,陈述了精心准备的讲话。 “一年前,我和今天一样,自信地站在这里,我落选了。 但今年又来了。 因为我不想错过这样伟大的时刻。 无论是对我、对你、对学校、对中国,今天都是超越平凡的一天。 因为在这样的日子里,柔软的自由民主主义的种子种在你的心里,悄悄地生长着。 ”。 他最终如愿以偿,在最后的全校投票中获得了1120票。 新任学生会主席努力工作,选择了“精锐的阁僚”“整顿学生会工作风气”。 他要求助手们每周写工作计划,在每周的例会上共同讨论。 黄浩芃的母亲对儿子的学业多少有些担心。 她希望儿子能保持“为同学服务”和现在“全班第三”的成绩。 毕竟,“不管学生会工作做得多好,最后都要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 但是,黄浩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觉得“在这所学校学到的东西无论到哪里都很有用”。 “为了让学生成为公民,首先必须保证他们有顺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 当了将近一年的老师,但陆平第一次被学生当面批评,由校长主持。 事件也很简单。 2009年12月的最后一周,陆平主办的学校“公民培养中心”相继举办了两个活动。 学生们认为本周的活动安排太密集了,上周没有任何活动。 因此,在每个月末的学生会例会上,学生会干部在校长面前直接对此表示不满。 按照会议程序,下面是陆平向学生解释,在原本安排义卖活动的第三周,为了赶上中学学生的月考,做了这样的调整,以免错过考试。 她还对学生说:“中心以后,在安排活动周期方面,一定要观察频率和方法。” 作为每月一次的例会的参加者,陆平先生坦率地说“有压力”。 “因为我不知道孩子在会议上会说什么”。 确实,这样的会议已经举行了将近五年,在参加会议的教师和学生们的回忆中,会议的议题五花八门。 从“室内球场通风条件差”到“学校鱼池换水不足”,从“教师拖着教堂,没有按时下课”到“初三的课太多,占用了学生社团的活动时间”。 从“集会结束后地上报纸的无人清扫”到“检查厕所卫生的学生,最好观察一下性别”,几乎囊括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的细节。 最“尖锐”的时候,学生甚至直接批评校长本人。 在一次会议上,李庆明不断地出现在手机上,一位学生说:“我希望校长能尊重我们。 会议期间请不要使用手机。” 李庆明放下手机,不得不向学生们解释。 刚才的电话是为了落实学生们提出的建议。 但是,从那以后,他在会议中把手机调成了静音。 这种监督和批评不仅会发生在学生会的例会上,还会发生在更大的公共场合。 在一次周一早上的会议上,学生会记者团的播音员播放了小记者写的稿子。 稿子上说,在上周的升旗仪式上,有几位老师侧耳细听:“我希望这几位老师能尊重国旗。” 更令人惊讶的是,记者团不仅批判,孩子们还“知道斗争战略”。 时隔一周的周一集会上,记者团的播音员发表文章说:“上周的集会上,那几位老师不听了,这说明他们虚心接受了批评,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看到这些“小鬼”们从事公共事务时“认真的大人的样子”,陆平有时也会觉得“有趣”。 在她的记忆中,有一个在大人看来很感兴趣的场景。 某个会议的时间变长了。 三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认真地看着手表说:“校长,开会的时间到了。 我的学习也很忙。 妈妈会来外面接我。 我可以先去吗? ”我举手说。 但是,由于兴趣,我痛感这所学校中师生关系确实发生了“和以前不同的变化”。 她甚至可以用“市民社会”和“臣民社会”的不同来解释这种变化。 她说:“以前的孩子很听话,老师也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需要任何解释。” “但是现在不同了,在市民社会里,我们也是为学生服务的。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公开,让接受服务的人满意,不是很好吗? ”。 李庆明说,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是他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成为公民。 首先,要有他们表达意见的畅通渠道,鼓励他们以这种方式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 ”。 “这能让我感到平等和尊重” 在深圳的教育界,李庆明是公认的“争议人物”。 在学校的老师和朋友眼里,他是“精力充沛、多才多艺”的校长。 他能用意大利语唱“专业水平”的歌剧,也能画出美丽的铅笔画。 上大学时,他的百米成绩能达到11.2秒,至今仍是那所高中无人能破的记录。 在学校里,各种规章制度的明确化,小学门口张贴的标语标点符号,不论大小,他都是自己听的。 然后,他一忙起来兼任全国教育类期刊的执行主编,这个50岁的男人几天几夜不睡在椅子上打几分钟盹,就能打起精神来。 但是,在多个教育局的领导和同行看来,这又是不折不扣的“异类”。 在深圳教育界,他有“疯子”、“疯子”的绰号,每年围绕他的去留,都会有“死”、“马上调动”等传言。 自2004年正式担任该校校长以来,李庆明致力于“向学校渗透公民意识”,他将自己的公民教育主张总结为公民人格的完整性、公德基本伦理、公益服务精神、公共事务参与和公理世界认可五点。 包括“选举月”和每月一次的学生会例会在内,由他一手推动。 但是,理论一旦转化为实践,周围就会出现很多“难以理解的行为”。 争议的核心问题是,李庆明作连续九年制伏了学校校长,“不好好教育,整天闹乱子”。 最明显的例子是,五年来,除非有特别的理由,否则每天早上7点20分学校召开,这位校长一定会风雨无阻地站在学校门口向学生鞠躬,也请学生向他鞠躬。 “我们总是说要尊重孩子,要和孩子们平等相处,请问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这种尊重呢? 我认为鞠躬是最好的方法。 ’他解释说。 但是,一开始,学生们也不习惯,反应也有很大不同。 看到李庆明鞠躬,孩子吓了一跳。 孩子直接呆在门口,半天也没反应。 然后,孩子看到校长鞠躬,愕然地跑进学校,头也不回。 学校的老师们也在讨论这位新任校长的“出格行动”,有人给教育局写信,说校长在学校里“日本式鞠躬”。 不能哭的李庆明只能翻《礼记》教老师。 鞠弓礼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 即使是李庆明本人,也不习惯刚开始鞠躬。 特别是消息传开后,许多父母和行人围观,一边鞠躬一边心跳加速,说“脸烧得通红”。 但是,每天年复一年,这位鞠躬的校长,却成了这所学校动人的风景。 媒体评论说:“在这6年的鞠躬中,他纯粹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心。” 确实,校长对向自己鞠躬的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法向这位校长表示尊重。 一个低年级的女孩,经常鞠躬后,偷偷往李庆明手里塞了两块糖,然后跑得很快。 冬天,初三进入校门,李庆明向她鞠躬,她也回礼,走到李庆明身边,对着他的耳朵悄悄地说。 “校长,冷了。 穿上衣服。 ”。 年级的袁纵横的家长张红也记得儿子第一天上学,她把他送到学校门口。 起初,她不知道校长在鞠躬,但当儿子背着书包从李庆明身边走过时,校长总是向这孩子鞠躬。 这时,她看到儿子停下来,想了一会儿,朝李庆明礼貌地鞠了90度,然后高兴地进了学校。 那一刻,这位母亲瞬间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我没有教过他鞠躬,但是校长做了这件事。 他也这样做了。 这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后来他长大了,我相信他会尊重别人。 所以,感谢李校长,让儿子上生动的课。 ”。 她说 今年12月24日早上,李庆明站在同一所学校门口鞠躬,但有点不同。 他穿上圣诞老人的衣服,向学生鞠躬后,往学生手里塞几块糖。 但是,大四的桑雨晴对校长的服装不太满意。 “糖很好吃,但是如果能贴上圣诞老人的白胡子就更像了。 希望他明年有所改善” 在桑雨晴的记忆中,他看起来是个和蔼可亲的校长,一共和她谈过三次。 我已经不记得对话的复印件了。 我记得“一次是站着,一次是弯着腰,一次是蹲着”。 “我最喜欢他蹲下来和我说话,其次弯下腰,最不喜欢他站着说话。”这个小女孩认真地说。 “因为我蹲得离我最近,这能让我感到平等和尊重”。 “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们成为有灵魂、有感情的市民” “鞠躬尽瘁”刚刚平息,2006年,李庆明在学校引发了“大跌眼镜”事件,再次引发巨大 这一年的暑假,一个男孩在学校跳楼身亡。 在一向重视安全的中国教育界,解决这类事件的一般方法是“不能把家丑放在外面,要低调处理”,但李庆明决定在学校举行追悼仪式。 消息传开,一下子把锅炸了。 许多人认为让这些未成年人早日接触死亡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不安和恐慌。 一位教育局领导问李庆明:“事情闹大了,万一招来媒体,到时候不能接受了,怎么办? ”。 “我只是想让孩子们正视死亡,他们才能更尊重所有的生命。 ”。 面对怀疑的人们,李庆明这样解释了自己的动机。 追悼仪式的举行,也起到了李庆明所希望的教育效果。 这个男孩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选择了少年生前愉快地吹泡泡的照片,表示“要表现出死者拥有的最明亮的一面”。 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这个班的孩子手里拿着花和蜡烛,慢慢走到教室的中央,把花放在中间,把蜡烛放在花的周围,做成心形。 然后,在1分钟的默哀仪式上,整个教室陷入了寂静。 后来,男孩子的班主任读了刚创作的诗,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和惋惜,男孩子的好朋友们也纷纷上台发言,想起了和伙伴们一起度过的时光。 在场的人都泪眼朦胧,李庆明不知不觉中,就连之前提出反对的教育局领导,也在人群中擦眼泪。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庆明在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的追悼仪式,从巴赫的乐曲《air》中选取了52秒钟的旋律,学生们双手合十,低头在心中默哀。 现在,这种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常态。 每天早操结束后,学生记者团播放前一天世界发生的灾害信息,全校学生在《air》悲伤的旋律的陪伴下,进行了一分钟的沉默仪式。 一位学生在校内论坛上说:“当自己与父母之间产生特别大的隔阂时,我也曾冲动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在参加了“无声仪式”之后,我开始明白生命、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今后我会更加尊重自己的生命。 “ 这样的信息让李庆明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们成为有灵魂、有感情的市民。 这些追悼仪式是教孩子们这些级别的东西。 我不想要自己教的学生。 是只知道知识技能,只知道谋生之道的人。 ”。 他说 “在几十年的教育中,教育了多少真正对社会负责的人? ”。 “选举月”“鞠躬教育”“生命教育”,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先进行为”。 一位学校老师说,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育局指导了桌上有关李庆明的指控信,已经有了厚厚的一摞。 但是,李庆明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甚至认为近几十年来的“德育教育”被历史事实说明,是“完全失败的产物”。 “这些年来,我们的德育教育,总是喊着一句有点假的大空的口号,我们在几十年的教育中,真的认识自己对社会负责的人吗?” 他戴上眼镜说:“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要是他们成为好市民就好了。 ——有活力、有自信、有智慧,而且最重要、有感情。 ”。 这位50岁的校长,是对自己定位为“知识分子型”的校长。 在题为“寻找知识分子”的演讲中,他这样写道。 “这四年多来,我最关注的是,如何向一所学校注入独立、自由、高排的精神……四年了。 我觉得这种精神在本校生了气,模模糊糊地聚在一起。 为此,我有点暗自高兴。 我有时感到自豪,认为即使我离开这里,也没有人能轻易放弃这种自由精神、独立品格和崇高的感情。 ”。 2007年,学者丁东应邀来到学校,他旁听了九年级的历史课。 的主题是关于恐怖主义的四部电影。 根据丁东的回忆,在课堂上,学生讨论了这样的主题。 恐怖主义有什么好处? 其原因是什么? 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恐怖主义? 你对中国青年几年前为“911”喝彩的现象怎么看? 这些中学生,在课堂上争相发言,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大人能提出多少意见,他们也能提出多少意见,甚至大人都想不到的多个见解。 教师的职责是加深学生的思考,“只求伦理基线,不求统一结论”。 之后,他说:“这个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艺术修养、公民意识,都获得了良好的发育。 中国有100所这样的学校,所以将来会有很大的希望。 ”。

标题:“【冰点特稿】:一所学校的公民实验”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