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9字,读完约3分钟

欣慰与遗憾并存的袁伟民爆料 毕诗成 新闻网-中国青年报 2009-10-13 [打印] [关闭] 10月11日,曾屡创“中国奇迹”的体坛掌门人袁伟民在淡出公众视线数年后,首次出现在媒体面前。袁伟民的新书《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讲述了不少从未公开过的体坛“内幕”,如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风光无限的“马家军”为何忽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销声匿迹?又比如,审计风暴有玄机、女排为何也打假球,甚至出现了被认为是暗指“中国申奥之父”何振梁“有些行为与北京申奥的总方针相悖”的描述。(《南京晨报》、《广州日报》10月12日)

最引人注目的是“马家军”的内幕,在悉尼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的“飞行检查”中,证实“马家军”获得奥运会参赛权的7名选手中,有6人使用了兴奋剂或涉嫌使用强烈兴奋剂 在北京申奥的大背景下,体育总局领导层在包括“马家军”在内的所有抽样中均将涉嫌使用兴奋剂或兴奋剂的运动员从悉尼奥运会中排除。 这个“迟到的真相”为公众解开了十年前的谜团,但也有读者认为这个真相“迟到”太多了。 有些读者认为现在已经是“不痛不痒”的时间了,但这样的公开不能太简单。 袁伟民说:“我对事不近人。 我只是不想再违背历史和真相了。 我不想让大家一点也不知道真相。 总之,我不欠任何人的。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说了很多批判教育界的“实话”之后,说了“反正要退役”这样印象深刻的话。 “真实的一句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都重! ’俄罗斯作家索尔·珍妮·齐恩这句名言依然震耳欲聋。 帮助恢复历史真相的人,特别是有压力的人,退休或辞职后能说出真相,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是,无论运动员被查出兴奋剂,监查风暴有玄机,女排打假球,这些不都是公众第一时间应该知道的真相吗? 在中国体育“国家体制”的背景下,这些公共事务是否应该被密闭? 如果知道情况的人没有越界说话,大家可能“永远也不知道”。 这样的真相也太脆弱了吧? 还有很多问题。 为什么退休多年后,会有身心解放和自由透露真相的环境? 到底是什么力量储存了大量本不应该存在的“内部机密”呢? 美国经济学家timur kuran在《个人吐真言、公然说谎》一书中,讨论了由于社会压力,人们经常在公开场合谎报自己喜好、与自己真实想法完全不同的谎言的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知道真相却长年不能说的人,既是“伪装”,也是不让自己延伸而痛苦的“伪装”。 不是“坦率地说”,而是将公共事务堆积成“机密”,这与透明行政和政治文明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在我们的习性中,作为“单位人”,“负面”的东西是不能乱说的。 例如,监察风暴的玄机,例如“国家队”打假球。 但是,一些“秘密”的公开,跨越狭窄的局部利益,有利于公共利益。 所谓的“保密”,往往是小伙的“摇旗做虎皮”。 所以,迟到的“爆材”是必要的。 需要更及时的“爆材”。 真相越新,就越能说明人的发展、社会的开化、行政清明,封得越久,越是缓慢落后的真相,多少的反证显示了地方的扭曲,以及些许的欣慰。 巴金斯是镜子,张保庆是镜子,袁伟民又是镜子,需要多少面镜子才能把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照得清清楚楚? / h// h// h /

标题:“欣慰与遗憾并存的袁伟民爆料”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