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8字,读完约4分钟

移民时的标签被贴在木箱上,至今仍未消失。

家里有天然气罐,为了省钱,29岁的三峡移民观兴会还是烧柴做饭。 2009年7月,在离县城不远的海岛星城小区,徐继波夫妇和小女儿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留下了阴影。 2000年8月17日,第一批三峡移民落户上海,徐继波(左一)首航下船,踏上崇明土地。 徐继波供图 观兴会(右)家庭。 谭月坤和妻子陈安平在附近的城镇毛纺厂工作。 江诗安的妻子在做饭。 她穿着村里寄来的上海世博会推广衬衫,吉祥物“海宝”可爱活泼。 在崇明县纵新镇,来自重庆万州的三峡移民老乡在村子里聊天。 今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完成。 1992年三峡工程开工以来,130多万移民背井离乡,其中16.6万移民从重庆、湖北库区远程迁移到东部11个省、市。 三峡移民整体中,迁往上海崇明岛是第一批。 2009年7月,距离上海市崇明县不远,新建的居住区海岛星城显得美丽、现代。 2000年8月从重庆云阳县南溪町河口组搬迁的村民徐继波是这里的名人,许多居民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家的门牌。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玩了八九天了。 ’7月的崇明不热,但是公司不能工作,48岁的徐继波有点着急。 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上海接收和安置了7500多名三峡库区移民,分布在7个区县405个村。 其中,崇明岛安置了1500人左右。 三峡的外国移民中,搬到上海崇明岛是第一批,徐继波是第一批申请搬到上海的。 2000年8月17日,第一批三峡移民落户上海,徐继波也首次踏上崇明土地。 这是因为他被称为“三峡外迁移民第一人”。 其实,徐继波的生活让很多移民的故乡很羡慕。 他当时搬到了城桥町,由于町的一部分土地被开发为崇明新县的所在地,用拆迁补偿金购买了这座104平方米的三居室。 加上4、5万元的装修,看起来和大城市的家庭住宅没有太大差别。 徐继波一家也已经迁移到城市户口,女主人在小区做清洁工,每月收入近千元,长女在上海市打工。 小女儿徐世欢在崇明中学高中毕业,明年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在徐世欢的房间里,电风扇在晃晃悠悠地吹着风,“startfighting”和每天的学习计划被贴在墙上,她埋头复习笔记本电脑的语文课。 隔壁的张从平阿姨家几乎没有装修,是毛坯房的样子。 阳台上晾着一大筐红辣椒,老伴余德春在一个房间里撑着面条机,小区里卖乌冬面和馄饨皮。 因为是城镇户口,这对老夫妇每月可以领取6700元的生活费。 虽然几乎要花很多钱,但是张从平有时很无聊和寂寞。 毕竟亲戚朋友都在老家,四川麻将也不会打。 在竖新町竖河村路旁,同样是灰色的两层小楼被周围的毛豆和蔬菜地的绿地包围着。 50岁的谭月坤和邻居在院子里聊天,三只小狗互相打架跑了过来。 妻子陈安平意识到上夜班的时间快到了,拿着一碗白米饭,夹着筷子的剩菜,边走边朝嘴里拉着。 他们夫妇来自重庆万州五桥区燕义村,现在在镇上的毛纺厂工作。 丈夫是机修工,白天上班。 妻子陈安平上夜班,从晚上7点30分到明早7点,挣不到40元。 两个孩子一个在上海打工,一个在职业学校。 距离纵河村2公里外,有一所大新镇德兴会的房子。 晚饭时,系上鲜红的围裙,29岁的观光兴有节奏地穿梭在厨房和庭院旁的菜地。 菜做好后,她坐在灶旁烧柴。 家里有天然气罐,为了省钱,家里通常烧柴做饭。 覃兴会一家六口住在一起。 父母,丈夫,还有六七岁的男男女女。 丈夫不比她高,所以前几天应聘了保安,连名字都没报。 她生气了,但向同一个移民邻居抱怨。 她在城里为老板卖猪肉,今天只赚10元。 “骗你的是小狗! ’覃兴会快人快语。 镇上有三四十个屠夫,三峡来的移民故乡十几个,人这么多,完全不能做生意。 在城镇居民的话里,“卖肉”是三峡移民的代名词。 在县城新崇北路,三峡移民周恋平开的“风名剪切”美容店很受欢迎。 现在一排足疗、美容店没有“风名剪”字样。 镇上的人说,为了孩子上学,她把店交给别人,回老家了。 2008年8月离开云阳时,徐继波拿着家乡的黄桴树苗,和亲人拥抱哭泣。 “我们是在三峡库区搬到上海的第一代。 将来我们是后辈在这里的第一代祖先。” 徐继波说。 / h// h// h /

标题:“崇明岛上三峡人(图)”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2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