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7字,读完约7分钟

“快过年了,我们来看看短期的财务管理,假期也能有一些好处。”6日下午,李女士在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一家银行选择了一种35天理财产品。

正是像李女士这样的居民对财务管理的持续旺盛需求,使中国银行业的财务管理规模在过去一年中保持了基本稳定。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报道,2017年,银行间财务管理较年初下降了50%以上,但个人财务管理较年初上升了27%,同业趋势明显,但在竞争效应下,财务管理收益率持续上升。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市场参与者认为,银行理财规模和价格的稳步上升,反映出银行在监管压力下主动去杠杆化,债务业务来自回报,进入个人客户资源的竞争。随着监管规则的逐步实施,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产管理产品头寸的调整可能会对债券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然而,金融风险偏好正在下降,这对于银行间存单、金融债券和高级信用债券相对有利。市场上股票资产增加的趋势也值得注意。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银行去杠杆化

“我今天没有闲着。从早到晚,人们都来咨询理财产品,要求更多的保本产品。”周二(6日),招商银行西直门支行(600036)(香港股票03968)账户经理刘力(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最新数据也支持这一趋势。最近发布的《中国银行(601988,诊断)(香港证券03988)金融市场报告(2017)》(简称《2017年金融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银行业保本理财规模同比增长24.1%,达到7.37万亿元。与年初相比,余额增加了4.5个百分点,达到25%;表外融资同比下降约4%,至22.17万亿元。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保底理财比重的提高,预计主要是由于债务方面的上行压力,银行将加大对保底理财的吸收力度。”平安证券银行研究团队表示。

据业内人士称,自2017年以来,由于金融监管的收紧,中国银行理财规模的增速大幅放缓,尤其是银行间理财链空转移和套利,明显抑制了银行间理财。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理财余额为29.54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7%,比去年的增速低近22个百分点。有史以来第一次,它明显低于m2和社会金融的增长率。从结构上看,2017年底同业金融管理规模较年初下降3.4万亿元,降幅超过50%;个人理财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比增长27%,达到14.6万亿元。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管理的增长率,尤其是银行间金融管理的下行增长率,是“金融去杠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信证券(600030,诊断学)(港股06030)首席分析师张明评论称,结合2017年财务报告的相关信息,可以判断资产管理行业可谓“监管未动,整改先行”,虽然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征求意见稿)发布时间为2017年底,但相应的业务调整更有可能在2017年上半年的“334”监管集中期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天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2017年保本理财余额的上升趋势应归因于部分银行“存款不足”、银行间负债有限、银行间成本上升,发行保本理财产品扩大表内负债的动机明显增强。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金融收益率很容易上下波动

虽然银行的财务管理结构已经从高成本向低成本转变,但财务管理收益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6日下午,《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许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例如,李女士最终购买的35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05%,银行账户经理刘莉推荐的91天产品和182天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均为5.1%。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根据2017年的财务报告,2017年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结束了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全年上升约80个基点,至4.3%,接近2015年底的水平。从高频数据来看,1月份每周销售的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仍处于4.85%-4.9%的高位。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平安证券认为,金融收益率上升主要受基金利率上升和债券收益率上升的影响。预计未来金融收益率将容易上升,难以下降。

据进一步分析,在金融监管更加严格的背景下,资产调整的刚性进一步加剧了债务的稀缺性和竞争效应,导致中长期债务成本的困难。该机构指出,随着中小银行的存单发行成本迅速上升,并逐渐超过财务管理成本,中小银行也开始增加对财务管理的竞争,导致大银行财务管理的发行成本增加。2017年,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增速明显快于中小银行,形成了罕见的上下颠倒,反映了理财市场的这种竞争效应。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市场参与者认为,银行理财规模和价格的稳步上升,仍反映出银行体系的巨大债务压力和减少对活跃负债依赖的难度。银行间和机构财务管理的退潮以及个人财务管理的快速增长,反映出银行在监管压力下主动去杠杆化,负债来自回报,争夺个人客户资源。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资产配置偏向股权

随着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升,高收益资产显然更受青睐。

根据天丰证券的数据,从财富管理的资产配置来看,2017年债券、非标准资产、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及货币市场工具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债券占比下降1.57个百分点,至42.19%,股权资产占比在2017年底达到9.47%,上升3-3.5个百分点。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一方面,股权资产的改善源于银行理财对金融监管下非标准资产配置的限制;在成本压力下,一些现金和固定收益品种的配置已经减少;另一方面,这也应该是财富管理基金对股市乐观的表现。”孙彬彬说。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业内人士指出,在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去杠杆化不规范、债务成本刚性的金融环境下,股权等风险资产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投资。此外,随着财务管理监管的加强和“回归原点”政策的引导,2018年财务管理的增长率有下降的趋势,这仍将对债券市场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回报率要求银行继续增加股权资产和公共资金的配置。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尽管2017年银行间金融管理的规模和比例大幅萎缩,但空资本转移的风险明显下降,下半年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管理呈现止跌回升的趋势。然而,2018年,随着新的大额资金管理规定的实施,特别是净值法估值、期限错配、突破外汇和资金池等更严格政策的出台,中小银行的财务管理规模面临下行压力,这仍然是债券市场需求的“萎缩”。组织。”国泰君安(601211)(香港股票02611)首席分析师秦汉表示。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韩嫣认为,虽然2017年下半年财务管理增速暂时稳定,但随着新的大资本管理规定出台,2018年中小银行财务管理仍面临流动性冲击和萎缩压力;机构基金比重下降,零售客户比重上升,理财基金稳定性逐步提高;金融风险偏好下降,对银行间存单、金融债券和高级信用债券相对有利。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对股权风险资产的金融投资可能仍在上升。市场参与者指出,股票市场整体不受外包基金的影响,自2017年以来,股票市场对理财基金的吸引力大幅反弹,这也表明市场对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前景更加乐观。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明明表示,根据不同风险偏好类型家庭的比例,约有11万亿元资金将从表外理财转移到表内结构性存款和一般存款,约有4万亿元资金将流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就银行业本身而言,该机构认为,自2018年以来,中国银行业扩张的逻辑已经从“数量”转向“质量”。监管将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巩固银行净资产,提高长期估值水平,并覆盖2018年业务的稳步复苏。银行股票投资预计将经历利润估值的双升模式。

标题:理财增配权益资产 赚钱效应仍可期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zx/1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