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本文为《写你的墓志铭》,毕淑敏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那一年,我和朋友被邀请在一所大学发表演讲。 关于问题,校方让我们自由,如果和青年的心理有关系就好了。 朋友说她想和学生们谈论性和爱。 我很有趣,既然你谈了性和爱,我就成龙一套,谈生和死吧。 半开玩笑地,因为不想被大家问,所以决定“ok”。

有一句戏言说死亡是哲学命题,整个哲学体系站在死亡的白骨上。 我知道自己不是哲学家,想想死亡,首先和个人害怕死亡有关。 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看到在路上扛着棺材走的人,问大人。 这个箱子里有什么? 人回答说,让死人进去了。 当时我无法理解死亡,觉得棺材很小,一个身体躺在里面,蜷缩成蛹一样,一定受不了……于是小我,对死亡产生了惊讶和混乱。 这种惊讶和混乱使我对死亡感兴趣相当长的时间。 我个人有几十年的医疗经验,在和平时代,医生是与死亡最密切接触的职业。 几次和别人一起死亡,我不能对这种重大事件漠不关心。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我十几岁到了西藏。 那里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孤独的荒野冰川,让我像原始人一样,思考着人从哪里来,去哪里这样模糊的问题。

演讲一开始我做了民意调查。 “死亡”这个主题大家是否有趣,我说我心里没有底。 在看到这个主题之前,有多少人想到了死亡?

这句话一出,全场就安静下来。 然后,一只胳膊被抬起来的瞬间,我惊讶和惊讶。 我站在舞台上,可以俯瞰整个世界。 我看到几乎一半以上的年轻人举手了。 我发现很多人都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比我以前估计的比例高得多。 后来,我让大家做了写自己墓志铭的活动。

那天,在礼堂的讲台上,有一段时间我的主讲人几乎被忘记了,另一条年轻的生命为自己设计的墓志铭,震撼了所有的心。

这些年轻的生命通过思考死亡给了自己和越来越多的人力量。

那个演讲对我的教育很大。 很多时候,死亡是老年人人才应该考虑的问题,这被认为是误区。 人生是走向死亡的存在,当我们赞美生命的美丽、青春的活力时,我们其实肯定了死亡的必然和老迈的合理性。 如果没有死亡,地球上就被恐龙占领了,连猴子都在哪里哭,更不用说想想人类的繁殖了。

每个人从我们出生开始,生命时钟的倒计时就开始了。 我写这些字的时候,我比刚才写主题的时候更接近自己的死。 面对我们生命有很大限制的残酷事实,无论老还是年轻,都必须面对它。

一个人的身体从小就想着死亡,和他老了以后想着死亡,甚至知道死亡到临头都没想过死亡,完全是不同的境界。 我知道有尽头在等我们。 生命的重要性,光明的求索,人类温情的重要性,丑恶的颓废和鞭挞,对伪善的厌恶和蔑视,都要坚定。

有人问我,对生活,你有过厌烦的感觉吗?

说在心里,我本质上是对生命悲观的人,但对生活几乎没有过厌烦的感觉。

这似乎是矛盾的两极,其实是共通的。 青年时代,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混乱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毫无准备地到达了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 突然,灵魂经历了巨大的恐惧,巨大的悲伤。 平定后,通常也出现了厌倦的力量。 面对极度恶劣的高寒缺氧,无限的冰川雪岭,无法抵抗人的软弱和生命的孤独。 你有1000种可能性。 比如雪崩,比如从悬崖上掉下来,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死战场,比如交通事故的枪伤……但是,你在苦难的缝隙中,依然完美地活着。 而且,除非你马上结束自己的生命,否则你必须继续活着。

忧郁萎缩是活着的,昂扬的乐趣是生动的。 我算一下,权衡利弊,我觉得还是采取后者的生活方式比较好。 不仅自己开心一点,还让别人(至少是父母)平静下来。 就像得了水痘一样,类似的病产生了抗体,从此,通常的颓废就打不倒我了。 我理解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实如何善待每一个人的生命。 珍惜生命的话,不要因为小烦恼而厌倦生活。 因为在泥土和沙子下不完美的生活是构成宝贵生命的素材。

标题:“毕淑敏:我对生命悲观 ,但不厌倦生活”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