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2字,读完约5分钟

谢冰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兵作家,其父亲是晚清举人,能文能诗,担任新化县立中学校长37年。 谢冰莹很有才能,早年被称为陈天华、成模仿吾,被称为新的“三才子”。 作为北伐战火洗礼的女兵,她的名作《从军日记》于1927年陆续发表在《中央日报》副刊上,受到主笔孙伏园和林语堂的高度评价。

北伐革命失败后,女性士兵解散,女性士兵的生活突然中止,回到湘所感到失望。 1928年,不沉沦、追求自由的谢冰莹离开湖南,决心拿汉口坐船去上海。

在上海亭子之间过着清苦生活的谢冰莹,有一天收到了翻译家汪德耀的法国来信。 从里到外都充满了法语。 原来是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的来信,“……从汪德耀翻译的《从军日记》中,我认识到你是年轻勇敢的中国朋友,是你奋斗的新女性。 朋友,我记得。 悲伤,不消极。 不要失望。 人类终究是光明的。 我们终于可以获得自由了。 ”。 (《谢冰莹集》,马蹄疾病,陈漱渝编,知识出版社1997年出版。 这封信给了谢冰莹很大的鼓励。

1928年秋,在一次作家聚会上,谢冰莹认识了郁达夫、王映霞夫妇、张资平等。 后来几天,她想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创作经验,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创作环境,终于拜访了郁达夫先生,在法国租界硬路(现在常德路)的郁达夫寓所受到主人的亲切接待,一边谈话一边喝酒是很意外的 那个时期,孙伏园翻开了综合刊物《贡献月刊》。 公司所在地是他家哈同路(今铜仁路)民厚南里嘤书店,谢冰莹周末访问,告别时总是带几本刚出版的文艺刊物。

出于对谢冰莹文学才能的怜悯,孙伏园建议她考大学,由他承担伙食费和书费。 但是,原本主张吃自己力量的谢冰莹,打算先处理生活问题,可以成为工人、保姆,有了积蓄后再深造。 在苦于找工作的时候,钱杏邨(阿英)知道了这一点,说:“这所学校的教务主任,还有几个教授,是文化界有名的革命家,你是女兵,可以免除学费。 餐费和书费可以用卖点的复印件补助。 ”。 据阿英介绍,谢冰莹入学上海艺术大学中国文学系二年级,借霞飞路(今淮海中路) 1014拿到,中学时代的好朋友王克勤,即后来成为电影明星的王莹也入学了。 最窘迫的时候,谢冰莹竟然连续四天没有食物,饿得真受不了,答应去出版《从军日记》的春潮书店夏康农借钱。

谢冰莹就读的上海艺大,在学潮中受到当局的粗暴干预,在解散的学校再次关闭,本以为至少有2年安居读书的愿望,但不到半年就崩溃了。 1929年春,迷路的谢冰莹收到孙伏园寄来的三哥的信。 其中附有30元的票据,建议北平考女师大。 于是,她上了去天津的海船。

经过种种磨练,1931年谢冰莹再次辗转来到上海。 仲夏,她置身于江湾安静的家中,不断构思小说中的人物,废寝忘食地写作。 谢冰莹的文学创作总是充满着呼吁女性觉醒、抗争、自立的精神。 《抛弃》是以1931年春天上海为舞台的短篇小说,描写了外国女性劳动者经济困难,最终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女孩的悲痛故事。

文思敏捷,烧膏体继表,天资加勤奋的谢冰莹一天能写13000字,不到三周就完成了《青年王国才》和《青年信》两本书的稿子。 《青年王国才》是她一生中第一部以第三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写文章之前,没有写大纲和人物表。 我在脑子里思考了整个结构。 以中学生为主题的素材,描绘了容易引人注目、恋爱的学生和苦学的学生两种不同的生活。 人物是从我教的学生中选择的,把一些个体的优点集中在王以仁身上。 除了王国才和女主角梅英,还有一些个人缺点,这样,我日夜埋头创作,不吃饭,不睡觉。 有时买一些面包放在桌子上,饿了,左手拿着面包吃,右手还在写字。 晚上真的写累了,和服倒在床上,老鼠成群地拉面包也不知道……”(《作家的脚印》,阎纯德着,知识出版社1983年出版)。 这两本书很快就顺利出版了,她一共拿到了650元的稿费。 这是当时的一大笔钱。 因此,谢冰莹决定花这笔钱去日本留学,实现梦想读书的愿望。

1931年7月20日,谢冰莹乘船前往长崎。 不久,“九一八”事件的消息传来,国难耻辱激起了悲愤。 东京早稻田大学入学后,和多名留学生一起参加爱国抗日活动,与镇压的军事警察发生冲突,年末被遣返回国。 不久,“一二八”春沪战争爆发了。 谢冰莹很快加入著作者的抗敌协会,中午参加医院组织的救护队工作,晚上写新闻稿,编辑《女性之光》周刊,动员300多名各界女性支持抗战。 由于法租界当局强迫废除抗日刊物,谢冰莹随后离开上海去了福建。

1933年11月末,谢冰莹卷入“福建省变”政治漩涡,从福建省逃到上海。 访问柳亚子时,柳公马上宣布了“申报”包括她在内的通缉名单,但还是劝她赶紧回故乡湖南避免。 因此,她匆匆告别上海,隐居长沙妙峰青山祠,但在文学创作方面与上海的联系没有中断,良友图书企业应该编辑中国文学丛书赵家壁的约,闭门写下《女兵自传》。 这本书于1936年3月由良友图书企业出版后,随即震惊文坛,翻译成英、日、法、德、西、葡萄牙、意等复印件。

1936年夏天,在日本留学多次遭到迫害,逃脱监禁的谢冰莹悄悄地从东京回到上海,经由香港飞往桂林。 1948年9月,谢冰莹应聘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前身)教授,经由上海,出发前特意在钱君匋制作的万叶书店购买儿童书,送到北平很远的湘子,从此漂泊海外,流浪海外。 陈釭

标题:“女兵作家谢冰莹在上海的岁月”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