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57字,读完约10分钟

《梁山强盗》(哈茨费尔德译)两卷精装本

《水浒传》(库恩译)精装本

◆《水浒传》(大中华文库)汉德对照书

《水浒传》的早期选译,重点是冒险和恋爱因素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最早被德国网民翻译的是《水浒传》。 东方学者威廉硕特( wilhelm schott )分别编译了这本书的第一届武松和相关情节,译文为《外国文献杂志》( Magazinfürdieliteraturdesauslandes ) 1834年第133期和150三期 迄今为止的学术界认为法国人巴赞是第一个将《水浒传》翻译成欧洲的人,直到1996年德国汉学家瓦拉文斯博士发掘了这个硕特的翻译。

这篇珍贵的文献埋没这么久,与《外国文献杂志》的性质有关。 杂志其实是只有四版的小报,每周出版一三五版。 每期的文案没有固定的形式,刊登的文案非常驳杂,既有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也有海外游记等随笔,时政信息的摘要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看到的1834年的157期中,与中国相关的复印件共计有10篇,只有硕特发表的这两篇与文学相关。 因此,有些学者把这本杂志翻译成《外国文学杂志》不合适,想要一点文生义。

说到硕特,不得不说他也是第一个把“论语”翻译成德语的人。 神学出身的他掌握了多种语言,然后自学了中文。 也是年轻人的胆量,24岁出头出版了《论语》前10章的译文,题为《中国智者孔夫子及其弟子的着作》( 1826 )。 但是,这个翻译被质疑,显然有从火星人的英译本翻译的痕迹。 硕特翻译时确实参考了英语方案,所以这个时候也可以推测他的中文水平还是有限的。 之后,硕特在普鲁士王室图书馆担任中文图书目录,目睹大量的中国古典,勤奋学习,学问日新月异。 之后,翻译了《本草纲目》《华严经》《太平广记》等书,译文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赞同。 另外,他执笔了很多与东方各国的语言宗教相关的学术著作,俨然成为了一代人。

根据瓦拉文斯对德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善本的整理,硕特依据的中文底本被考证为年代早的114本,而不是流行的水浒70本。 原文中有中文特色的描写场景、渲染气氛的副本被大量删改,为了强调故事(如武松故事)的主线,对旁枝末节也很容易删除。 既然其他语言的翻译可供参考,硕特可以推测这两个编译复印是独立完成的。

沉默了将近70年,从英语翻译的题为《鲁达入团始末》的小册子于1904年发表。 根据学者的考证,其母本是在《中国评论》( 1872/1873 )上连载的《中国大汉冒险记》。 只是一本小册子,但进入莱克兰出版社的“万有文库”后价格上涨了。 能入选这本丛书是因为古典著作很多,网民方面也很广。 即使在今天,在欧美的旧书交易网站上也能频繁地看到这本书,而且售价不高,所以推测当时这本书的印刷量不稀奇。 译者科恩曾经担任杂志主编,随便写有异域情调的冒险故事,暂时畅销,网民多为青少年。 他翻译《水浒传》也成了合情合理的事件。 这个翻译是20世纪60年代在民主德国重新印刷的(书名“鲁达”从韦氏拼音变成了中文拼音)。 后来附上了德国汉学家白定元( werner bettin )的跋扈。

1914年,德国诞生了两卷书的《中国小说集》( chinesische novellen,leipzig )。 编译者是身兼律师、作家、编辑鲁德尔斯贝格,收录了许多中国古代短篇作品,如《斋志异》《十二楼》的单言故事。 其中有一个题为“卖炊事饼武大的不忠女性的故事”。 是从70集书《水浒传》第23集摘的。 十年后,鲁德尔斯堡调整了选举目的,改变了维也纳的出版社,依然冠以《中国小说集》。 由于同名,国内学者在考证《水浒传》德译问题上产生了误解,传播了虚假。 在这之后出版的集子中,重新收录了《永净寺》,摘译了70本书中第43次到第45次的杨雄和潘巧云的故事。 根据笔者的考证,这篇译文于两年前刊登在文艺期刊《浮士德》的1922年第8期。

不是独一无二的,这两个片段被称为《水浒传》中艳情故事的双璧,译者似乎对这个主题的素材有独特的表现。 潘巧云的故事后,他加了注释,以为这个故事原来来自《金瓶梅》,后来进入了《水浒传》。 这证明译者不是汉学专家。 他的译文经常加油加醋,可读性非常强。 德国汉学宗匠福兰阁认为这样的译文令人赏心悦目,但不是正宗的中国味道,而是非常辞意,误解了网民。

除了上述两本小说集,鲁德尔斯堡还编译了《中国古代爱情喜剧集》。 这个选集流传相当广泛,从中选择了“人生就是梦想”,即马致远的“黄梁梦”。 当时德国籍的朝鲜作曲家尹伊桑创作了一时引人注目的歌剧作品《吕洞之梦》,德语剧本是根据这个翻译改编的。

以《水浒传》为主题的德语长篇小说

科恩和鲁德尔斯堡的译文激发了作家爱伦斯坦的灵感,促进了《强盗和士兵》( 1927 )长篇小说的创作。 曾经有国内学者把这本小说作为节译本着作,其实是误解。 例如,这本小说在《水浒传》中,庞德的《华夏集》似乎在中国古诗中。

小说根据70本书,大幅度简化了水浒话的情节,以武松的事迹为中心展开。 开头武松兄弟的父亲是个贫穷失意的文人,整天价格和夫人喝西北风吟风弄月,兄弟俩很难接受。 另外,父母还生了女儿,除了学女红,还学做诗造赋,就像大家闺秀的教养一样。 作者把武松设定为与父亲对立的角色,父亲软弱,无法抵抗压迫,武松强壮,用武禁止。 父亲以自毁结束了人生,武松最抗争的最后也隐居了。 另外小说创造了罗( lo )这一完美的人格形象。 他以“无为无为”的稳健姿态实践着与武松父子不同的第三人生之路,在他的指导下,武松最终归于“道”。 几年后,爱伦斯坦修订了这本小说,改名为《天行道上的凶犯》( 1931年)。 这本小说被翻译家邓洛普翻译成英语( 1929 ),也曾在英美世界流传。

艾伦斯坦也是诗人,一时成名。 他在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迷上过中国的诗。 和庞德一样,他也模仿了一系列作品,文集出版的有《诗经》《白乐天》《中国之哀》《黄歌》等。

真正意义上的《水浒传》翻译

真正意义上的《水浒传》的翻译还是第一个完成了库恩。 在正式出版之前,库恩于1933年至1934年间在卫礼贤主编的刊物《中国学报》上发表了3篇节译,分别为“黄泥冈劫持事件”、“宋江入团梁山叛军”、“蓼儿洼里设置了埋伏”。

据说对德国网民来说,如果卫礼贤是进入中国古代智慧的关键,库恩就是传达中国古典文学的使徒。 三篇译文发表不久,翻译就在1934年诞生了。 库恩根据120本《水浒传》删除了繁就简,命名为“梁山泊强盗”。 库恩本人在《后记》中毫不含糊地说,自己的译文是自由的意译。 因为其宗旨是把全书的主体介绍给德国网民。 比如关于武松、潘金莲、西门庆的故事,他故意省略了未翻译。 他认为自己以前翻译过《金瓶梅》( 1930 ),网友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所以不需要再重复翻译了。 这样的理由引人发笑,但库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库恩的裁剪(甚至改写)损害了《水浒传》的全貌,但客观来说,传达水浒传的精神本质比较成功,而且语言和文风也符合网民的兴趣,所以这个翻译在德国很有影响力,多次重印。 20世纪50年代,库恩与劳瓦尔德合作,简化加工其翻译,出版了青少年普及本。

遇到“任性”的翻译,《水浒传》呼唤全译

1968年,民主德国岛出版社(两德分裂后,东西德各有一个)发表了两卷书的《梁山强盗》。 这部翻译基于金圣叹批的70本书《水浒传》,出自约翰娜·哈特费尔德之手。

和库恩一样,哈特菲尔德也不是“体制”中的人。 20世纪30年代,她在柏林和汉堡的大学陆续学习东亚语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驻柏林大使馆的情报处工作。 二战结束后,已经过了花甲的她竟然翻开了生活的新篇章,成为了自由作家兼翻译家。 她亲手翻译成德语的中国文学作品有《今古奇观》《水浒传》《西游记》《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家》(巴金)、《子夜》(茅盾)、《鲁迅作品选》等,中国小说选集也翻译了几本。 另外,她还写了《新中国的性教育问题》等关于亚洲的复印件和著作。 她这些翻译印刷数量不少,对民主德国网民有相当大的影响。 稿费不足以维持她多病的晚年生活,协助她提供补助,最后给她安排了舒适的住宅。

但是,她的中文水平到底怎么样,研究者们的话很模糊。 根据同龄人的回忆,她在翻译时经常与中国同事和本国年轻的翻译家合作。 有些学者估计,其许多翻译不是从中文直接翻译的,(至少有一部分)是从英语方案和俄语句子中脱胎的,因此与原文有很大差异。

那么,这部《水浒传》翻译的质量怎么样呢? 达姆( irene damm )以《水浒传》的翻译比较为主题写硕士论文,哈茨费尔德的德国翻译、达斯( jacquesdars )的法译、珍珠( pearl s.buck )、杰克逊( j.n.jackson )和博理) 她的结论是,在这四个翻译中,杰克逊和哈特菲尔德的翻译是“任性”的,严格意义上不太被认为是翻译。 另外,这个德译中有明显参照珍珠英译本的痕迹,但纸面只有后者的6成左右。 有些段落还参考了罗加乔夫的俄语翻译。 与原文相比,哈特菲尔德的译文风格有时夸张,有时接近俗语。 另外,她对原文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工”。 比如,缩小了什么样的战斗场面,把多个对话变成了口吻,在随文中出现的诗句中使用自由的翻译,很多段落被改写,和原文相差甚远。

很明显,她的翻译依然遵循库恩的翻译策略,为了迎合德国网民的兴趣,不惜对原文采取冷酷的手段。 据说水库对德国网民的建议是,如果法语不通,最好读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有兄弟》。 这显然不是对德语翻译的客气话。 年,岳麓书社出版了《水浒传(汉德对照)》,德语部分即使使用哈茨费尔德的翻译也是“大中华文库”的一种,可以说是“进口出口”的一个例子。

半个世纪过去了,德语世界没有出现任何《水浒传》新译。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浒传》德语全译,这并不遗憾。 真希望是个秘密的地方,一个高人埋首翻译,我们期待那个出关的日子吧。 (钦文)

标题:“《水浒传》在德国:近两百年的遇见与等待”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