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30字,读完约8分钟

鲁迅,中国新文学的杰出代表,学兼中西,文变古今,著述宏富。 他的作品有文言文,有白话文,有小说,有诗,有新体诗,有旧体诗,有散文,有杂文,有报纸短章,有学术专著。 为这样的文学家编纂文集和全集是非常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80年来,几代研究者和出版社致力于《鲁迅全集》的编辑和出版,为文学家文集的编纂提供了参考案例。

1938年,鲁迅先生去世两年后,20卷《鲁迅全集》在上海发售。 之后经过战乱,无暇重新订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鲁迅著作编辑部(后来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称为鲁迅著作编辑室)成立,1956年出版了《鲁迅全集》10卷注释本,到1958年出版。 1975年,经毛泽东批准,成立了鲁迅研究室,随后成立了《鲁迅全集》领导小组,派遣各地专家学者到北京分工合作,于1981年鲁迅百年生日前夕,发表了16卷《鲁迅全集》。

现在鲁迅着作最通行的版本是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从1981年16卷书的《鲁迅全集》修订扩张的18卷书。 全集出版证明书写道:“《鲁迅全集》的编纂事业,一直受到中央和国家的重视,得到许多大学、科研机构、鲁迅研究界专家学者的帮助。”

《鲁迅全集》在编辑体例、文案校对、题解注释等方面有很多创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编辑风格方面。 1938年版的全集基本上参考鲁迅自己生前制作的《三十年集》的体裁,以该历年的自编文集为主体,未列入文集的为《拾遗》《拾遗补编》。 全集收了译文,但没有收日记和信。 但是,全集编辑委员会证实了发行吉利,为更大的更完整的版本预约了空之间。 “还有日记、书信、六朝造像目录、六朝墓志目录、汉碑文、汉画像等,复印工程很大,暂时很难发售”。

1938年《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设定的样式显然太宽了。 对于译文,鲁迅可能另有编辑译文集的计划。 书信和日记本非公开发表的文案,不能说是创作。 从《三十年集》的拟目可以大致体会鲁迅当时的编辑意图,“文集”只收录创作和学术研究的著作,其他的文案可以另外编译文集、书信集、日记等。 关于编纂古典,例如可以以《嵇康集》或《嵇康着、鲁迅校注》的名义出版。 鲁迅在这本书的校勘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为毕竟是嵇康的原创。 这本1958年的10卷书旨在回归鲁迅的本意,因此收到了《鲁迅的创作、评论、文学史著作》和一部分信,计划将译文和古籍编辑学校的复印件另行编辑成书,后面的10卷书《鲁迅译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2

1958年的版本中日记除外,但有些书信被收录了。 事实上,信非正式写的句子被收录在文集里,书是有争议的。 著作者的信散落在各地收件人手中,难以全部收到,而且有些信只见于报纸转载,没有原件,无法核对,不足征信。 由此,收录书信的《鲁迅全集》更不能说完整了。 16卷书明确了将日记、信收录在全集中的具体例子,后来为许多作家的文集编纂提供了参考。 16卷书和据此修订的2005年版18卷书,虽然不是鲁迅的《文集》和《作品集》,但也不是鲁迅所有文案的全集,而是革新了作家全集的编辑体例。

2005年全集创作(含杂文) 9卷、学术特辑1卷、书信4卷、日记3卷、别添集(含鲁迅着译年表、全集编辑索引、全集注释索引) 1卷。 2005年版有删除1981年版第8卷的《生理实验术纲要》的缺点。 根据出版证书,将来必须将《生理实验术纲要》与鲁迅的其他科学着作,如《中国矿物志》、《地质学残稿》等一起编入《鲁迅自然科学论著》,这不得不混淆具体例子。 这几本鲁迅的早期着作显然是原创作品,不能因为和文学没什么关系就不收录。

2005年版全集为什么会长达18卷? 一是因为收纳了新发现的碑文,增加了注释。 一是因为除了收录了《两地书》之外,还收录了鲁迅、许广平《两地书》68封原信。 这样收录有一定的道理,区别于鲁迅公开发表的创作《两地书》和展示人的私信,虽然在形式上有创新,但有些复印件重新生产,值得重新考虑。

根据2005年版全集出版证明,将来将另外出版《鲁迅译文集》10卷、《鲁迅编辑学校古籍丛编》4卷、《鲁迅自然科学论著》1卷,鲁迅复印件的《全》集中有33卷光谱。

1938年版全集因为时间紧迫,在校正方面有缺陷,误排和错误很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研究专家孙逐篇重学校于1950年3月出版了《鲁迅全集学校读记》和《鲁迅全集正误表》(上海作家书店)。 10卷注释本《鲁迅全集》使用孙子用的校对成果,根据鲁迅的手稿或各最初发表时的报纸进行了仔细的校对,修正了1938年版的多个误区、脱落和印刷错误的复印、标点符号。 1981年16卷本编辑委员会设立了校正组,制定了统一的大体例子,根据初版参照鲁迅的手稿和原始发表新闻,再次认真进行了系统的校正。 仅前六卷,就纠正了一千多处错误。 2005年版的修订者再次仔细检查复印件,仅从第一卷开始总结就校正了各种差异、谬误、订正复印件等近130处。 全集一共校对了一千多处。

《鲁迅全集》的校对成果在现代文学作品的文案校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财产。 《鲁迅全集》有注释,而且是详细的注释,这在现代文学家的着作出版史上比较少见。

是否注释鲁迅的着作,是曾经引起争论的问题。 鲁迅的作品涉及许多古今人物、历史事实以及社区、书籍、报纸乃至典故、名物、方言土语、引文的来源等,考虑到时代的关系,网民阅读有一定的障碍,应该注意。 但是,如果一个一个的注释稀疏,工程就很大。 反对的意见除了不赞成麻烦的注释以外,也有如果写的话,单行本和每卷都表示撰稿人的名字,以“注责”自负为好的意思。 因为释文代表了注释者对原典的理解,正确还是错误,容易有争议。 2005年《鲁迅全集》的注释来自很多人之手,但没有注明注释者,是具有时代优势的集体项目。

1958年《鲁迅全集》十卷注释本,对鲁迅着作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 根据1981年版,注释大幅修订,释明文达240万字。 随着社会形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鲁迅全集》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许多人物和事情,也需要反映鲁迅研究取得的许多新成果。 2005年修订,专家学者逐条审查原来的注释,根据新成果补充许多词条,删除以前的注释繁杂,纠正原来注释中有史实错误的,调整记述不当的。 新版对原注进行重要或大撰改的达到一千多条,仅增补中外人物的生卒年就有900多条。 鲁迅日记涉及的人物有2000多人,鲁迅购买的书籍有5000多种,都做了详细的注释。 现行版注释总数2万多条,近240万字。

尽管如此,《鲁迅全集》的注释还有不少争议。 2005年版发行近15年来,《鲁迅研究月刊》等专业刊物陆续发表了疑问修正的复印件。 复印校正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为了向网民提供更准确的文案和更恰当的注释,《鲁迅全集》的修订应该提到日程。

《鲁迅全集》就是一个例子,但不一定是作家全集编纂的法则。 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不能强制一律。 例如,郭沫若的信、日记没有收录在《郭沫若全集》中。 关于译文、茅盾、巴金的翻译,效仿卷帙浩繁、鲁迅着译编辑体例,另外出版了《译文集》,但对于译文少的作家,例如勃秋白,将译文编入了《呼秋白文集》(译文篇)。 《鲁迅全集》不收集学校古籍的具体例子也被《郭沫若全集》的收录《管集释》打破了——这样的具体例子屡见不鲜。

现行的《鲁迅全集》是鲁迅着作编纂的集大成之作,对文学家全集的编纂,其体裁值得参考,另外,对开拓更大的空之间也有了启发。

(作者是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馆员)

标题:“《鲁迅全集》的编辑与出版:一笔精神财富 一个编纂典范”

地址:http://www.lyxyzq.com.cn/lyjy/21401.html